华西都市报讯(记者宁芝)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极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往往导致患者中风、死亡。据国外统计的数据,在20岁以上成年人中每4人即有1名房颤患者,初步估计我国房颤患者超过800万人。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病人中,约有15%至30%患有房颤,专家表示,这些患者多与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和熬夜有关。
10月19日,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何川副教授团队为一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进行了冷冻消融治疗。据介绍,该院是四川省率先开展这项技术的单位。
首例接受该手术治疗的是一名71岁的李先生,他出现反复胸痛、心悸的症状长达10多年,经常感到劳累、气紧,经过医生诊断,他患的是冠心病和阵发性心房纤颤。两年前,他接受过冠脉支架植入手术,但心悸症状没有明显缓解,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
不久前,李先生发生了一次房颤,持续了半小时到一个小时,苦不堪言,于10月5日入院。何川表示,“我们考虑到患者年龄偏大,还患有冠心病等并发症,以后出现严重房颤相关事件的几率很高,所以我们认为做消融手术控制房颤复发是最佳选择,但患者耐受手术的能力较差,如果采取常规的射频消融,恐怕手术难以完成。”
经过缜密分析,医生们决定为李先生实施国内刚刚开展的冷冻消融。经过详尽完备的术前准备,医生为李先生完成了手术。术后患者状态良好,目前正在康复之中。这意味着,四川省临床上第一例冷冻消融手术完成。
其实,早在一年前,为使这项技术用于临床,成大附院就已经开始筹备各项专业设备设施,培养专业医生,与患者进行详尽的沟通,做好了手术评估等多项准备工作。
何川告诉记者,和以往的消融手术相比,房颤冷冻消融治疗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痛苦,“以往手术需要5至7个小时,这项新技术的开展将手术时间缩短为1个半小时。”此外,医生操作也更简便,手术成功率更高,同时降低了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原标题:成大附院完成首例房颤冷冻消融治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