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训”现场
应聘者当时签署的集训协议
应聘者收到的借贷平台的还款通知
为期两年的还款
当赵楚(化名)走进位于重庆沙坪坝的“公司”时,眼前的布局让她感到困惑,说好的招聘网络运营岗位,却变成了“高价培训”。
赵楚的遭遇并非孤例。连日来,来自北京和重庆地区的近百名IT行业求职者向北京青年报记者反映,一家总公司位于北京的招聘单位以“不符合招聘条件”为由,要求应聘者参加培训机构的“集训”,并向应聘者许下“集训”结束后可获得高薪岗位的承诺,但最终高薪岗位却难以兑现。
不仅北京和重庆,包括西安、成都、上海和苏州在内的全国各地,均有IT行业的求职者反映遭遇此类求职“陷阱”。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招聘企业与培训机构、借贷平台联手,企业诱骗应聘者自掏腰包参与集训,培训机构赚取高额“集训费”,借贷平台以“集训费”放贷收利息。
一出由企业、培训机构、借贷平台环环相扣、紧密结合的“招聘陷阱”,由此上演。
设局
招聘企业“画大饼”诱骗应聘者参与“集训”
故事,由一则招聘启事而起。
数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应聘者,在接受了用人单位面试后,被以“工作能力不匹配”为由,转手倒给了培训机构,并被迫支付高额培训费。
赵楚回忆,7月底,自己在招聘网站上看到,一家名为卓新智趣(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第二分公司招聘“网络运营”岗位。
北青报记者看到,这则招聘信息显示,“网络运营”要求大专以上学历,但不限专业和工作年限,仅要求“学习能力强,会使用常见软件”。此外,在“福利待遇”上,该岗位提供五险一金、包住、周末双休、年底双薪、房补、饭补、交通补助和加班补助等福利,薪资为3000-5000元。
几乎没有门槛限制,且薪资和福利待遇俱佳,这让赵楚毫不犹豫地投了简历。投递简历后,赵楚很快收到了面试通知。
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告诉她,因为她的能力还达不到任职要求,所以要参加一家培训机构开设的为期3个月的“集训”,并承诺集训后将获得当初公司招聘时那个月薪4000元以上的职位。
但赵楚拿到的《集训协议》中注明,集训要收取18240元费用,此外,她还需要支付与培训机构签署的《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里的4560元费用,共计22800元。
这笔钱,对正在找工作的赵楚来说,不是小数目。
随后,面试官劝说赵楚称,“考虑到她的经济情况”,让赵楚像其他应聘者一样,在一家叫做“课栈网”的借贷平台上办理了为期两年的分期贷款。
赵楚回忆,面试那天下午,5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面试官都在跟他们“画大饼”,告诉他们转正后的薪资完全不用担心还贷款事宜。其间,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员工帮她拿好了《集训协议》和《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两份合同,告诉她只要签字就行,并索要了她的身份证和银行卡号,帮她办理了贷款。
和赵楚遭遇类似的应聘者不在少数,仅和赵楚进入同一家公司参加“集训”的就有超过100人。与此同时,在南京、上海和北京等地,也有多名应聘者爆料称,自己求职过程中遭遇以招聘为名、转手被卖给高价培训机构的“求职陷阱”。
转手
企业入职“集训”变培训机构“推荐工作”
本以为参加的是招聘企业的入职集训,但赵楚没想到,这个许下集训后将获得高薪职位的企业,转手将他们“卖”给了培训机构做了“学员”。
此后,他们陆续获知,即便通过了培训,他们也未见得能够获得此前应允的岗位,而是会被“推荐”给事先一无所知的其他工作单位。
应聘过程中,一个细节被赵楚等人忽视了,招聘企业并未与他们签署用工合同,而是一份《集训协议》,以及和一家名为北京完美空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署的《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
《集训协议》内容显示,甲方为“卓新智趣(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第二分公司”,乙方为应聘者,甲方对乙方“提供集训指导服务,其中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内容”。
工商信息显示,上述公司的经营范围仅为“计算机软件及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企业管理咨询;销售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电子产品(不含电子出版物)”,并未包括可以开展“集训”等内容。
而实际上,开展“集训”课程的并非该招聘企业,而是北京完美空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之所以将招聘企业与培训机构混为一谈,企业自己的解释是,它们“同属于翡翠(教育)集团”。
此外,赵楚和大多数应聘者一样,没有注意到这份协议中另外隐藏着“陷阱”:其中规定,参与集训的应聘者要接受“甲方为之推荐的用人单位进行就业”,且在“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中规定,如果乙方个人3次及以上无条件放弃甲方给予推荐的面试或工作机会,甲方将视为对乙方完成工作推荐。
对此,位于北京海淀区的卓新智趣(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公司教学部的一名吴姓负责人毫不讳言:这些应聘者进入“集训”班后,就与此前应聘的岗位没有直接关系了,“他们就是学员,结束后会对他们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和双向选择的意愿,可以推荐到集团的分公司,也可以推荐到别家有合作关系的公司。”换言之,赵楚和其他应聘者以为集训结束后就能获得当时应聘的高薪职位,但实际上得到的仅仅是企业转手给培训机构后,由培训机构提供的“工作推荐”的机会,并且有次数限制。
此外,培训机构“推荐工作”的方式也让赵楚不解。“集训结束后,他们胡乱改我们的简历,然后在招聘网站上‘海投’,吸引别家公司招聘我们,这不是‘推荐’,是骗人。”
原标题:招聘企业“设套” 培训机构“下钩” 借贷平台“赚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