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盯紧285窟! 30年来首次对外展

2016-12-30 08:58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史建婷

成都商报记者昨天在探馆过程中注意到,很多观众对本次大展的讲解、展厅布局还是不太了解。比如对8个复原洞窟部分的一楼临展厅过于迷恋,排队进展消耗了不少时间,而负一楼的“敦煌故事”展厅和4楼敦煌、麦积山壁画、5楼龟兹壁画等公共空间展厅体量较大,人流通过性较强,观众完全可以先参观这些展厅,最后才将时间安排在复原洞窟。

温馨提示:本次“丝路·敦煌”的展厅布局如下:负1楼两个展厅:2号临展厅“敦煌二:敦煌故事 千年流传”、3号临展厅“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一楼一个主展厅“敦煌一:石窟精粹 蔚然大观”;二楼公共空间:“张大千与敦煌”;三楼4号临展厅:从克孜尔到麦积山、公共空间部分是“四川人在敦煌”;四楼公共空间是“敦煌、麦积山壁画”;五楼公共空间是“龟兹壁画”。

为了更加清晰地为成都观众导览,敦煌研究院接待部主任罗瑶简要地提供了一个观展指南,同时回应了部分专业观众这几天关心的一些问题。简单来说,“本次的看点是敦煌艺术品。不管是复原洞窟,还是临摹的壁画,以及馆藏的一些珍贵文物,都是在四川成都的首次展示。敦煌艺术展是弘扬东方文化的品牌,在国内,敦煌大展自2008年奥运会期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以来,已经过去了很多年,本次应该说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因为它不光有敦煌的东西,还有佛教从西域传到内地,几个重要且典型的石窟展,新疆的壁画,还有敦煌的,再往东去就是麦积山,这是丝绸之路上几个最重要的节点。”

看点之1

盯紧285窟!30年来首次对外展

成都,再加之巴蜀文化,这是中国文化起源之一,也是南方丝绸之路一个重要节点。此展是把北方丝绸之路以及佛教文化,和南方的巴蜀文化、丝绸之路结合起来。

从展品以及展览的布局可以看出来,其中包含几个要点:第一,第一号展厅就是敦煌复制精品。我们到莫高窟去有很多游客就问,莫高窟有一般开放的洞窟,听说还有“特窟”,“特”在什么地方呢?就是这些洞窟保存完好,所以是我们特别保护的洞窟。在这8个复原的洞窟里,基本上都是莫高窟从早期一直到唐代,到晚期像西夏这种最精华的洞窟,也是需要特别保护的。

其中最重要的看点是285窟,285窟在莫高窟也称作“标准洞窟”。什么叫标准洞窟?它有确切的开窟年代,538年,在这之前莫高窟已经有很多洞窟,但都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我们这个洞窟是有确切的提及,在考古上把它称作“标准窟”。285窟是我们近30年第一次对外展,我们这一次就是从三年前和美国一个重要的文物保护机构盖蒂文物保护所的合作。今年在美国展览的285窟是首次对外展,这个洞窟还没有回到敦煌,直接就运到成都来了。

为什么是285窟呢?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第二次到敦煌,因为他第一次到敦煌去就看上了285窟,当时准备要把整个洞窟的壁画全部拿走。后来敦煌的老百姓阻止他,他的阴谋没能得逞。

看点之2

消除误解!复原临摹也有很高文物价值

成都商报记者连续几天的报道出炉后,一些观众打来热线,甚至一些圈内的专业画家也在不停追问:这次精选的70幅壁画临摹品和复制品,从早期到晚期各个时代,临摹和复制的有看头吗?

对此,罗瑶专门提到,“它们也都是精品临摹!很多观众对临摹品理念有不同的认识,认为在敦煌石窟中那些壁画都是古人的原画。你们这次拿来的都是临摹品,所谓的临摹品他们认为就是复制品,好像价值不高,意义不大,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对石窟艺术品临摹很偏颇的认识。在本次展览中,盛唐130窟的《都督夫人礼佛图》正是我们第二任院长段文杰先生所作。他是四川人,是当时国立艺专毕业,也是看了张大千先生在重庆举办的敦煌临摹展以后,他就立志要到敦煌去。到敦煌,历程很艰辛,还是抗战刚结束,从重庆一直到大西北,整个路途极其艰辛。这是一幅大型人物肖像群画,可以说是‘复原临摹’。之所以叫复原临摹,实际上你到实地的130窟去看,是看不到这么清晰的。西夏占领敦煌后,想要复兴壁画,就把过去130窟这幅唐画的表面给打磨了,又在上面重新糊了一层泥,然后再在上面作画。上世纪40年代这幅画被夺走,就露出了原来唐朝的这个底面画,但是那些画已经被西夏人打磨了,线条、色彩都是看不清楚的。如果不做复原临摹,只是一味追求文物本身,是显现不出此画的价值的。这就需要以高深的艺术技艺把它复原出来,把它临摹出来。现在我们看这件作品,能够看到色彩鲜艳,线条清晰,你说这是不是文物价值?”

这样一幅珍贵的唐代文物,必须要复原。唐代的画家把它画成什么样?怎么复原临摹?它是需要研究的。上世纪40年代,段文杰先生在书籍匮乏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寻找了大量资料,研究唐朝服饰,最后通过复原临摹把这幅画恢复起来,这就是临摹的价值。因此我们现在展出的这70幅都是复原作品,都是临摹品。这些艺术品不仅具备历史价值,更多是它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学术价值。

看点之3

一张古代“三公经费”票据的珍贵

罗瑶提到,目前敦煌研究院正在研究的是北宋时期的一幅图卷,他的背面应该是佛经。古人对纸张是很珍惜的。在过去正面是佛经,背面用作记账,从历史价值来看,酒账单的价值更高。它写的是节度府,还记录了“三公经费”,其中就有酒账,过去的酒账单是朝廷用来公务接待的。

在这个酒账单中最有名的就是支付分了五大类,比如有外国使节到敦煌,迎接要摆酒宴,这个酒的支出叫“迎”。安顿好后要设宴款待,这个款待的酒叫“设”。第三步,这些使节如果要长期在敦煌居住,归依军当地政府还要去看望这些外国使节,这个酒钱叫“看”。最后要送的时候,还有一笔支出也叫“迎”,这是四类。还有一类就是日常支出需要用酒,那叫“支”。从酒账单能看出来,实际上在10世纪到11世纪时期,敦煌的最高统治者在敦煌地区进行了有效的政治管理,另外,它作为西域到内地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当地政府不仅承担着守卫边疆、治理当地的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对外使迎接送往的重要任务。

它记录了6个月期间将近100项支出,这也是这次大展带来的这些文物中的一大看点。

 记者 谢礼恒 摄影记者 陶轲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