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率先提出施划共享单车停车位,结合自身专业想把中医药推广出去,带头支持农村创业企业和个人……近日,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闭幕大会上,中共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的讲话,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作为成都建设与发展的一份子,高校学者、企业家、普通市民等,不仅从中看到了机遇、坚定了信心,更是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其中,勇当排头兵。
成华区委书记 刘光强:
打造无桩智能共享单车示范区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书记对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的目标任务作出安排部署,催人奋进。”成华区委书记刘光强表示,成华区将围绕“一带两轴五区”功能定位,深入落实成都城建攻坚2025规划和城建攻坚行动,“单项争第一、全面争先进,勇当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排头兵。”
据了解,成华区以成都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为契机,加强环城生态带保护和建设,2017年将全面启动北湖和龙潭湿地建设,加快推进熊猫小镇、风情小镇和文旅总部基地建设,完成熊猫小镇规划道路、老龙青路等基础设施和北湖中学、小学等配套建设。
同时,依托地铁7号线、8号线等轨道交通,以中环路成华段和成华大道沿线为轴线,高标准建设环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知识经济圈,打造既彰显产业特色又服务带动周边发展的“中环商务旅游轴”和“成华大道文化创意轴”。城市发展的基础在经济,支撑在产业。2017年,重点围绕“两轴”产业定位,成华区将加强项目引进和促建,推进铁塔厂、昭觉寺北片区等产业地块上市开发,力促中车集团西南总部、月星环球港等重大项目落户,推进招商中央华城等项目加快建设。确保201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
此外,成华区在全市率先提出施划共享单车停车位,目前,正与从事共享单车业务的公司在城市交通管理、智慧城市、低碳城市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先行先试打造无桩智能共享单车示范区,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摩拜单车西南总部已正式落户猛追湾,双方将依托摩拜单车项目,以‘无桩’模式、APP智能借还车的技术优势以及设计制造的成本优势,解决城市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刘光强表示,成华区所有的公共自行车停车场将向共享单车免费开放。按照成都市统一部署,目前成华区正在交管部门指导下,在辖区内重点区域、重点路段以及人员密集小区,新规划设置一批自行车停车场,规范停放管理,推动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引导市民绿色出行。
成都金满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段丽丽:
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坚定了守住农业的信心和决心
“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当下,成都提出将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这坚定了我守住这份事业的信心和决心。”成都金满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段丽丽大学学的是农业专业,至今也一直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工作。
“目前,农业在全市三项产业中占比相对较小,发展较慢,不易于经济均衡发展。”段丽丽希望,成都能够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资金配套标准。结合特色种植和乡村旅游业态,组织农民成立合作社,引进或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加大对到农村创业的企业和个人的扶持,减轻企业负担;积极引导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熟悉农村的中青年农民返乡创业,“我们公司也将尽力发现典型,重点扶持,树立勤劳致富的榜样,起到带头引导作用。”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 裴瑾:
借助“一带一路”东风 成都中医药也可“走出去”
“书记讲话给了大家一个非常明晰的发展路径。”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裴瑾教授,对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充满信心。“成都在经济、文化、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在全国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裴瑾看来,西部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突出了成都现有的基础特色。其中,人才培养、科研等都涉及到“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对外交往。成都作为一个文化古都,不仅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也是西部地区高校云集之地,文化学术氛围非常浓厚,打好文创这张牌非常重要,“把文化、科技创新、经济等集合起来,俨然已是一张对外宣传名片。”
“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意味着中医药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结合自身领域,裴瑾建议,在成都医学城优先布局相关产业项目,“借着‘一带一路’东风,将中医药作为文化交流的组成部分,通过‘以医带药’的方式,把成都中药制药推广出去,并带动中药制药产业经济提升。”
成都兴和制鞋有限公司总经理 文仁浩:
建议实施新型学徒制 打造优秀工艺人才队伍
“坚持把人力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第一资源。科学制定人口发展战略,加强创新人才、企业家和产业工人‘三支队伍’建设,打造人才聚集高地”。成都兴和制鞋有限公司总经理文仁浩曾长期在深圳从事实体运作,对此深有感触。在他看来,每个行业,人才都是支撑,要加快打造“大智造”“大创造”“大车都”工业板块,自然也离不开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
文仁浩认为,规划建设龙泉山东侧工业发展走廊,对金堂来说是很重要的机遇,推进高级技能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应该积极为企业培育中坚力量,组织企业技能人才到学校开展提升培训,组织企业优秀技能人才到基地参加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等方面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打造技师、高级技师人才队伍培养。”文仁浩建议实施新型学徒制,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入企则入校,打造能继承传统技术工艺的优秀工艺人才队伍;力推青年人才技能培训,为企业储备后继人才,组织青年人才参加多层次的技能培训,采取先培训后上岗原则。
“蓉漂” 张志立:
成都将实施“文化+”行动计划 这些都意味着机遇
“最近,各大媒体都在宣传成都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成都良好的文创产业发展前景,也是我当初决定留下来的理由。”张志立是山西人,曾就读于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2012年大学毕业后,张志立选择留在成都发展,如今与朋友一起创业,开了一家设计公司,并在城西购置了一套房产,业已成家。
最让张志立感到兴奋的是,成都在文化创新方面,将实施“文化+”行动计划,大力发展音乐、文博、动漫等文创产业,构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创产业体系;加快筹建成都艺术学院,打造国际非遗节、音乐节、音乐诗歌季、“成都创意设计周”等城市文化品牌。“在文创方面,成都一直处于中国西部领先地位,这些对我而言,都意味着机遇。”张志立笑着说,“我就是一名‘实干家’”。
成都晚报记者 林姝霏 滕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