帼帼和花生生前照片。 图据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官方微博
——“帼帼”母女离世后的追问
1月19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上海野生动物园联合发布公告:2016年12月26日、31日,旅居上海野生动物园的大熊猫“帼帼”与“花生”母女先后因病救治无效死亡。“帼帼”今年21岁,原籍四川,去年被借展至上海。当年7月9日,它在上海野生动物园诞下雌性幼仔“花生”。去年年底,这对母女在不到一周时间内相继死亡。
网友们在悲伤、悼念的同时,也在追问:“帼帼”母女相继离世的责任谁来承担?大熊猫借展又该如何规范管理?
突发 一周内“帼帼”母女相继离世
2016年3月,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上海基地在上海野生动物园落成。当时已经受孕的“帼帼”,随即从千里之外的雅安碧峰峡基地远赴上海。此前,“帼帼”曾7次产仔,“花生”是她第9个孩子。虽然不是第一次做母亲,但“帼帼”母性极强,常将幼仔抱在怀中。
根据公告,2016年12月19日,“帼帼”出现发热、排肠黏液、呕吐、腹泻、腹痛等临床症状。病发当日,动物园方面对其进行隔离治疗,“花生”被送往其他圈舍饲养。但到了22日晚,“帼帼”出现抽搐症状,病情逐渐加重,初步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于2016年12月26日不治身亡。经检查,初步推断死因为急性胰腺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帼帼”发病后的第四天,即2016年12月23日傍晚,“花生”也出现排肠黏液、呕吐、轻微腹痛等症状。经诊断,“花生”严重肠扭转导致大面积肠坏死。虽经治疗,“花生”还是于2016年12月31日身亡。
在“帼帼”母女患病期间,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派出两名兽医、一名饲养员,会同3名长驻上海的饲养人员及兽医诊断、救治。但最终没能挽回它们的生命。“很可惜。”一位大熊猫保护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大熊猫母子相继离世的悲剧此前“确实很少见”,“尤其是幼仔还在哺乳期,跟妈妈先后就走了。”
悲伤 愿你们来世还做母女
作为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上海基地诞生的首只幼仔,“花生”一出生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去年7月9日中午,“花生”出世,刚出生体重就有151克,体长14.3厘米。“花生”的名字,也是去年9月近5万名网友投票后决定的。在1万多个备选名字中,“花生”获得近15000票。网友们认为,选这个名字是“希望它能像花一样美丽,同时又能在上海生根落地”。
在“帼帼”病发前的去年12月1日,上海野生动物园在官网发布消息,称“花生”的园区即将装修,“帼帼”母子也将暂别;在此期间,将有另外两只大熊猫宝宝,在园区其他地方与观众轮流见面。在“花生”发病当天的上午8时59分,上海野生动物园还在其官方微博更新“花生”晒太阳的图片。
面对“帼帼”母女的先后离世,网友纷纷表示“泪目”“不敢相信”:“愿天堂有吃不完的竹子,愿你们母女永远在一起!”“一路走好,愿你们来世还做母女,而且是在大山中无拘无束地奔跑的母女。”
“我一个多月前还见到过它们母女,怎么会!”“‘帼帼’走好!胰腺炎一定很疼吧,在那边,记得为你的子女们祈福。”
质疑两只大熊猫为何身亡
哀悼声中,也有网友对上海野生动物园方面的专业素养提出质疑:“希望严查上海野生动物园的饲养条件和资质!给公众一个交待!”“母亲都病了,还把人家孩子拿出去晒,难道不知道哺乳期母婴患病关联度很高吗?”……
记者梳理发现,不少网友和专家明确发问:“帼帼”母女几乎同时发病、身亡,是否为管理不善、饮食不洁引起?为何死亡时间与官方发布信息间隔近20天?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也表示,根据官方通报,“帼帼”出现了肠胃系统疾病及胰腺炎,而“花生”的死因同样是肠胃系统疾病,“不好说这两者有无关联,但母女都出现肠胃疾病并致死,确实罕见。”
面对质疑,上海野生动物园方面回应称:两者没有直接关系,但它们的死亡是否与吃错东西有关,仍需进一步研究。至于为何迟迟未发布死亡信息,则是因为“调查死因”耗时过长。
据了解,在“帼帼”母女身亡后,上海野生动物园方面将搜集的相关样品先后送至四川、长春和上海等地科研院所分析研判。上海市动物疫病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只大熊猫的样品中均未检测到致病性微生物,但皆有多脏器功能衰竭症状,包括:肾小球肿胀,肝脏组织结构不清,胰脏水肿,小肠黏液脱落消失等。
呼吁 用制度规范大熊猫借展行为
借展,是大多数圈养大熊猫必须经历的过程。数据显示,2013年,四川境内拥有圈养大熊猫314只。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有7只大熊猫在借展期间死亡。
2011年,国家林业局发布了国内首部动物借展规范——《大熊猫国内借展管理规定》。其中规定,如要借展大熊猫,借展方必须“具备与驯养繁殖大熊猫相适应的资金、设施和人员等条件,取得具有大熊猫物种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且在正式借展前,管理方案以及场馆设施必须经过专家论证或实地检验。借展期间,如果违反相关规定,则将受到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等处罚。
但京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余超认为,“现有的法律大部分侧重于野生种群的保护。因此,对此次两只圈养大熊猫死亡事件,任何人都无法提起公益诉讼。”他查阅《野生动物保护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发现,对借展资质的认定、借展用途的监控等,很难找到法律依据。“此次事件中,就有人质疑一些不符合大熊猫养殖条件的动物园,用大熊猫保护基地的形式逃避监管,正好说明了相关问题。”余超认为,《大熊猫保护条例》的出台迫在眉睫,圈养和借展大熊猫的养殖条件、监护主体以及突发疾病的应急预案,甚至包括死亡之后死因调查,都需要在行政法规层面作出明确规定。
1月19日,记者就“借展大熊猫行为该如何规范”这一问题,先后多次致电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和国家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均回绝了记者的采访。
2012年至今七只大熊猫在借展期间死亡
2012.9.23
大熊猫“美香”刚刚诞生的幼仔,病死于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
2014.2.9
借展至郑州动物园的大熊猫“锦意”感染弓形虫病死亡。国家林业局的调查结论证实:郑州方面存在大熊猫饲养问题、管理层面存在较大失误,大熊猫生活环境不达标。
2016.1
大熊猫“云汇”病死于上海野生动物园,死因未公布,时年3岁。
2016.10.16
世界上最长寿“佳佳”在香港接受安乐死,时年38岁两个月。
2016.10.20
“娅娅”在重庆产下三胞胎,遗憾的是,只有一只存活。
2016.12.9
16岁的雄性大熊猫“龙徽”在奥地利维也纳美泉宫动物园离世。当时,“龙徽”超声波检查在其腹部发现一个长10厘米的肿瘤。手术前,“龙徽”接受麻醉,随后心脏停止跳动。
□本报记者王成栋
原标题:规范大熊猫借展究竟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