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新春走基层:来了“田秀才”做好“田文章”

2017-01-28 08:14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张黎   责任编辑: 马兰

“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组

1月27日发自眉山市东坡区三苏乡胜龙村

“辉总,前天你邀请我们团年,今天我家吃团年饭,你一定要参加哈!”1月27日一大早,眉山市东坡区三苏乡胜龙村6组村民符星权来到位于本村的三苏源家庭农场,向农场主郑继辉发出邀请。

大红灯笼,喜庆春联……走进符星权家,这个普通的川西农家小院洋溢着浓郁的年味。作为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凭借2亩多土地被整体流转给三苏源家庭农场,以及在农场务工的稳定收入,符星权家2016年底成功摘帽。

发生着巨变的不只是贫困户。本报“新春走基层”眉山小分队走进川西平原,新农村、新农民、新农业,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

符星权们的惊讶——

“新农民”让土地更值钱

“这年轻人真能干!”今年48岁的符星权对33岁的郑继辉赞不绝口。

符星权说,2亩多土地之前自己种植时,每年满打满算就2000元左右的收入,家中经常入不敷出。“前年土地流转后,土地流转价格为每年每亩800斤黄谷,折算价值约1020元现金。我和其余100多名村民在农场务工,主要负责管理果园,每天工钱100元,收入一下子增加了许多。”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符星权家流转的土地上,盖起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的大棚。“采用这种科技大棚,可以让柑橘提前1个月上市。”郑继辉说。2015年3月,郑继辉回乡创业,当起“新农民”,投资800多万元在三苏乡流转530多亩土地种植水果。

他建起眉山市第一个高标准优质柑橘苗繁育中心,大棚顶高5.2米,具有控光、控温等功能,每平方米造价800元。“大棚里的柑橘不用套袋,全部采取认养的形式销售,虽然现在还没挂果,但已被认养得差不多了。”

530多亩“大雅一号”杂柑全部采用以色列滴灌技术,水肥一体科学控制。“我通过手机就可以遥控,按照要求对果树进行精准供水供肥。”郑继辉说,2016年农场果品销售600万元,预计2017年将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

在当地,像郑继辉这样的“新农民”越来越多,其中不乏高学历、高技术人才。

27岁的杨祎正在东坡区复兴乡的大亩山生态养殖鸡场喂鸡。这个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2014年回农村老家做起“养鸡专业户”。目前,养鸡场有近百亩,共有上千只鸡。

杨祎介绍,养鸡场采用林下放养,喂食用的是苜蓿草、蚯蚓、粮食等生态饲料,跑山鸡严格按生长周期,八九个月才出栏,市场上供不应求,在眉山城区开的一家生态鸡汤面店也生意很好。

胡照林们的忙碌——

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青睐“新农村”

“希望胡书记尽快帮我们协调流转土地,争取赶上春季播种期。”整整一上午,三苏乡明光村9组村民谢超军拉着该乡党委书记胡照林,到附近几个村查勘拟流转土地。

46岁的谢超军从2004年开始就在拉萨从事餐饮业。听说家乡要打造三苏名镇,他抓住机会准备流转1000亩土地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

在胜龙村7组,多年前考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大学生余名界,回乡创业种植食用玫瑰,去年6月首批种下60多亩不久,中秋节就获利3万多元。余名界与眉山一家食品企业合作,开展干玫瑰花、玫瑰酱、玫瑰月饼等深加工。“准备在村里建玫瑰加工厂、玫瑰糕点烘培坊”。

不久前,余名界租下村民杨泽明的民居小院。“全村包括我在内,已整体流转400多亩土地进行特色种植,产业初具规模。三苏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相信乡村旅游会很快火起来。”未雨绸缪的余名界抢先布局,谋求发展先机。“最近全乡有8位在外成功人士有土地流转意向,我们争取在春节期间帮助协调落实。”胡照林说。该乡制定了投资“门槛”:投资规模200亩以上,且必须符合土地流转和产业发展规划;项目扶持资金向回乡创业项目倾斜。

为回引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东坡区对在外创业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的农民企业家和农民工以及返乡创业农民企业家、农民工和大学生实行建档管理,制定回乡创业政策、包装针对性强的回乡创业项目等;将大学生创业一次性补贴标准提高至1万元,将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提升至10万元;区本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创业投资补助、贷款贴息、创业园建设奖补;全区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14个,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900万元。

(本报记者 方小虎 文铭权 袁丽霞)

原标题:来了“田秀才”做好“田文章”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