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铁峩(右)在测试车辆参数。
检查车门系统内每一个机械的状态,小到一个连接部件,大到整个传动系统;测试每一个构件的“健康状况”,不能让任何一个零件“带病上岗”——成都地铁运营公司车辆二中心的孙铁峩,每天的工作就是与10号线一期列车的一道道新车车门“较劲”。“地铁行驶中,车门不仅关乎着乘客的安全,也关系着乘客的舒适体验。而在列车进入运营之前,对车辆进行严格‘健康体检’是必须的过程。”日前,孙铁峩这样对记者说。
“10号线是我们成都的首条机场地铁线,今年国庆节前要确保开通,运营筹备的时间非常紧张,所以我们专门创新性地进行异地调试,把车辆调试从车辆段搬到了接车厂家,时间节点前移了6个月。”孙铁峩一边向记者介绍着情况,一边忙着手上的事儿。记者注意到,他拿着手电筒对着列车车门附近的一个部位,细细查看。记者凑上前,看到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零件,外行人什么“门道”都看不出来,但孙铁峩却对里面密密麻麻的构造如数家珍:“这是机械部件,这是电气部件,这是与司机室联通的信号线路……”
“我们有点像医生,对一个个零部件基本上采取‘望闻问切’的诊断手法。”观察,直观查看各零件的情况;触摸,以多年积累的经验感知这些冰冷对象的“身体”是否有恙;测试,按照调试大纲中的技术参数,逐一比对,假如有问题,马上进行“治疗”……
仅仅这一个工序,就让孙铁峩在车门下仰着头,专注而投入地站了半个小时,一旁的记者不一会儿脖子就酸了……一道道车门,同样的动作,孙铁峩每天不知要重复多少次。“虽然有些繁琐,但漏查一个细节就是拿安全开玩笑,所以丝毫马虎不得。累肯定是累,神经也会很紧张,但习惯就好了。”他轻描淡写地说。
记者离开时,天色已经暗下来,而孙铁峩还在车间里和同事们进行着当天的收尾工作。“万千零件组成了地铁列车,每一个都必须是健康的。我们的工作也如这些零件一样,虽然小,虽然繁杂,但却需要认真,甚至较真。”
本报记者 袁弘 实习记者 张家华 摄影 马丁
原标题:深谙地铁列车“门”道的孙铁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