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上午10点半,在码头等了2个多小时的李汝华,迎来了第一个过江客人。62岁的李汝华,是资阳市雁江区南津镇砚台寺客渡码头的船工。20年前,妻子去世后,留下两个幼小的女儿,外地务工的李汝华选择回老家照顾女儿。
4年后,他成了家门口沱江码头的第三位船工。如今16年过去,女儿早已出嫁,但他再也离不开那艘摆渡船。同村20多户乡亲平日出行,全靠李汝华摆渡过江,但他从未收过一分钱。
照顾女儿
40岁回乡学当摆渡人
雁江区松涛镇金滩村7组,沱江边的小村庄,李汝华从小在江边长大。20多年前,对岸南津镇交通改善,村民们边经常过江赶集,于是江边形成了一个渡口,最早的船工撑船将村民渡过江,李汝华从未想过自己会从事这份工作。
年轻的李汝华常年在外务工,妻子在家带这两个女儿。然而,1996年,李汝华的妻子因病去世,留下两个年幼的女儿,一个9岁、一个8岁。为照顾女儿,李汝华决定回家种地,并照顾女儿。“背上背着女儿,肩上要挑着粪桶。”李汝华说,两个女儿没有了妈妈,他就得把父爱给多一点。
2000年,码头开了两年船的船工不想干了,40多岁李汝华便举债把船买了下来,开启了他摆渡人的生活。“反正想到就在家门口,方便照顾两个女儿,挣钱又相对稳定一些。”就这样,李汝华当起了摆渡人,但从来没有开过船,都要重新学习。
“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李汝华说,为了方便照顾女儿,撑船虽然钱少,但他并不在乎。
坚守渡口
同村村民过河均免费
每天早晨6点过,李汝华便守在码头,等待从此过河的人们。码头这边是南津镇,对岸是松涛镇和忠义镇。
松涛镇金滩村离资阳城区不过数公里,但是坐车需要绕行。“坐船到南津镇转车,10多分钟就进城了,绕行要40多分钟。”李汝华说,小孩要上学,大人要赶集,都要在码头坐船。
住在河边的金滩村的20多户村民,是现在过河的主要人群。“他们过河,我都不收钱。”李汝华说,16年过去,免费坐船的传统一直在延续。
“本村外的人坐船,都要收费。”李汝华说,刚开始摆渡的时候,一个人过河5角钱,一天下来可挣六七十元。现在涨到一个人1元钱,“但一天只能挣十多二十元。”
现在李汝华开船搭过河的主要以学生及接送学生的家长为主,每天早上6点过,他便坚守在这里等待过河的村民。
3月4日,周六,出行的人少,李汝华仍然早上8点就守候在江边。2个多小时后,他等来了第一个乘客,几分钟渡过江后,他再返回,一个人坐在江边的油菜花下,花白的头发格外显眼。
3月的沱江渡口,两岸是金灿灿的油菜花,有人建议李汝华把渡船改造一下,去把城里人吆喝来“春游沱江”赏油菜花。
“我年纪大了,不能耽误别人渡河。”李汝华笑着婉拒了,他说在码头等候已经成了习惯,他要继续在江边坚守,直到自己撑不动船的那一天。
孙正良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 田雪皎 摄影报道
原标题:单亲爸爸为照顾两个女儿 沱江码头坚守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