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将不断得到强化,现代金融的发展水平和服务功能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国家中心城市需要具备的首要特征。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阮青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以来,成都致力于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打造“中国金融第四极”。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对于成都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意义是多方面的: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有利于要素、资源的快速有效聚集,吸引海内外的金融人才,提升成都对外来往水平;多渠道融资对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起到重大作用,高效的投融资环境和金融服务,将大力激发本土的创新创业活力,为成都建设成为科技中心和文创中心提供坚实力量;金融的资源配置作用将会有效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帮助淘汰落后产能,扶持新兴技术和新型产业形态的发展,有助于成都发展成为西部经济中心。
目前来看,成都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已经取得卓越成就。据2016年第八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显示,成都金融综合竞争力排名中西部第一、全国第五,全国排名比2015年上升了一位,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阮青松告诉记者,成都的金融产业不断集聚,金融机构的种类和数量都位居中国中西部城市前列。成都经批复开展了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推动移动金融在小额支付、小额信贷、公共服务、电子商务等各大领域广泛应用;成都更是十八大以来全国首个获国家多部门联合批准的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体经济发展方面,成都同样取得了显著成绩。他表示,成都积极整合金融资源,完善投融资机制,尽可能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作用。成都积极对接保险资金、银行、证券及信托的资产管理计划,设立城市发展基金,为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发展,为大众创新、全民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大力推动多形式直接债务融资,努力扩大各类企业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等发行规模。“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有效拓展企业的融资途径,更能扶持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发展,真正实现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同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的金融发展相比,成都的西部中心建设还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阮青松建议,成都应该努力打造一个全国性金融市场,例如全国性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全国性股权交易中心等,提升成都的金融话语权。此外,建议参照上海经验,依托丰富的大学资源,创办成都高级金融学院,加快成都金融人才的培养和人才队伍的建设。
原标题: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阮青松: 成都应着力打造全国性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