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化,课内减负卓有成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专家陈众议,建议对针对中小学生的各种培训班、辅导班予以限制,否则“久而久之,孩子们变成了刷题机器,精神上则成了长不大的巨婴。”
“辅导班挤占了课外时间,中小学生白加黑、五加二是常事,鲜有中小学生不在校外补习的,鲜有孩子可以在晚上十点前睡觉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专家陈众议在本次政协会议上提交提案,建议对针对中小学生的各种培训班、辅导班予以限制,否则“久而久之,孩子们变成了刷题机器,精神上则成了长不大的巨婴。”他同时提出,初中该百分百就近入学,中高考应以中小学课标为导向,取消或减少与课内学习无关的各种试题。
陈众议在提案中阐述称,为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推行素质教育,20余年来,我国多次出台减负政策。2010年,国务院印发《全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更是将减负作为教改的重要目标。2011年,减负正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他以北京中小学生举例,各中小学通过压缩学生在校时间,减少家庭作业以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和锻炼时间;小升初和中考也采取就近入学、计算机派位和改变考试方式缓解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就是说,随着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化,课内减负卓有成效。
但课外培训机构越来越多,打着“赢在起跑线”、“推优集训”、“对口培训”等各色名目吸引中小学生,并有进一步低龄化,向幼儿蔓延的趋势。陈众议解释,所谓“推优”是指培训机构掌握某名校的招生指标或推荐名额,而“对口”提供小升初、初升高“一条龙对接服务”。这一现象不仅导致减负变成增负,而且导致“校内放羊”、“校外厮杀”的现象。
陈众议分析了“辅导班”给中小学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只要你稍加留意,每晚九十点钟,都会有大批孩子及家长背着沉重书包,涌出培训班、提高班、培优班、冲刺班课堂。”他认为,这严重挤占了中小学生的课外时间。“学习白加黑、五加二是常事,鲜有中小学生不在校外补习的,也鲜有孩子可以每天晚上十点睡觉的。无论校内成绩如何,谁都不能幸免。于是孩子穷于应付,有的甚至以请假为名,脱离学校参加补习大军。”
其次,学生家长也承受着经济、精神、体力和实践上的多重压力。他们咬紧牙关,秉持“不进则退”“赢在起跑线”的理念,或听信各种推优、对口的忽悠,拽着孩子废寝忘食,有的甚至不惜辞职奉陪。
为此,陈众议委员提出自己的建议:一要着力限制针对中小学生的各类培训机构。二,尽快出台初中百分百就近入学政策。三,中高考应以中小学课本为导向,取消或减少与课内学习无关的各种试题。
一个现象
北上广深 七成学生要“补课”
中国教育学会近期发布报告称,2016年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辅导机构教师约700万至850万人。报告显示,我国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约占全体在校学生总数的36.7%,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更是高达70%。
“我认识的人中,就有不少让孩子上课外辅导班的,孩子每天晚上9点都不一定能回家。”长期关注教育问题的全国人大代表杨林花说,“其实孩子的学习成绩未必有变化,但是家长觉得,别人的孩子都在上,万一我们没上,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一个声音
民办教育培训机构 突破应试教育桎梏
针对目前一些课外辅导机构良莠不齐,家长盲目从众等现象,代表委员们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说,当前课外辅导市场应由快速扩张转向规范调整,加强内部管理,着力提升品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认为,首先要完善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建立教育培训信息服务系统,引导教育培训市场有序竞争,为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其次,要加强师资能力建设。同时,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要转变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质量求生存,处理好公益性和营利性的关系,把精力真正放到改善培训品质上来。要突破应试教育的桎梏,针对教育培训市场的多样化、个性化和专业化需求,明晰培训目标和规格。
成都传媒集团成都商报记者 李秀明
原标题:课外培训导致“校内放羊校外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