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邛崃卧龙陈氏一族:牢记24字家训 成为有用之才

2017-03-15 07:48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陈氏族人高度重视家风家训的传承

陈氏家规

守法规 力耕作

勤诵读 尚节俭

传本业 戒酗酒

戒淫乱 戒赌博

邛崃卧龙陈氏一族,起源于明嘉靖年间,由始祖陈奇凤从湖北麻城迁入,经过数百年的积淀,已经传至十七代,家族人丁2万余人,子孙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乐山甚至海外等地。陈氏一族规模庞大,人才辈出,与历代族人高度重视家风家训的传承有着莫大的关系。

清朝年间,陈氏族人中出现了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陈国琼和孝道典型陈高氏,后陈氏家族为传承陈国琼和陈高氏的精神,总结出了“孝、悌、忠、信、礼、仪”的家风,并在代代相传中逐渐细化为“守法规、力耕作、勤诵读、尚节俭、传本业、戒酗酒、戒淫乱、戒赌博”的24字家训,以此来教育子孙后代牢记祖训,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修建祠堂清明祭祖

族人有归属感

道光年间,陈氏族人集资在现卧龙镇天成瑞景处修建陈氏祠堂,供奉列代祖先灵位并举办重大仪式,陈氏一族祭祖仪式也由此拉开序幕,清代邛州知州杨潮观为陈氏宗祠题匾赞誉“元龙胜概”。每年清明,陈氏族长会带领族中人到陈氏祠堂前,宣读祭文、拂尘上香、三拜九叩,仪式庄严、老少肃目。祠堂内供奉先祖奇凤公蜡像,蜡像左右分别写有孝悌、忠信4个字,大堂同时还放置有故去族人灵位100余个,并在灵位中间放有“孝”字,时刻警示后人。

1995年,陈氏族人组建了清明祭祖会组委会,专门筹办清明祭祖活动,恢复了清明会,至今已经开展清明会21次。每次清明会至,全国各地的陈氏族人会赶到祠堂前,祭拜祖先。仪式结束后,翻翻自己的族谱,找找自己的根。聚会不仅是为了联系感情,而且是陈氏族人中辈分较高者或文化较好的长辈,将儿孙辈聚集一起,给他们讲解陈氏族人的渊源,详解家风家训的来历及含义,讲述励志故事,要求儿孙辈熟记于心并体现到平时的生活中。

家风激励子孙

影响身边人

陈氏家训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定国安邦、为国尽忠的爱国教育;二是孝老敬亲、团结互助的道德教育;三是立志成才、耕读传家的文化教育;四是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廉洁教育。在陈氏家训的影响和熏陶下,陈姓族人人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历代秀才以上有187人,其中文科举人2人,拔贡5人,秀才63人,武进士1人,武举人10人,武秀才56人。近代有反帝英雄陈肇清、抗日族长陈肇鉴、西昌法庭清官陈思华、热心地方公益乡绅陈少甫;当今有陈懋林(西丁)及其子陈丹、陈彤在艺术设计上的成就为世人瞩目。

2014年,族人陈正东的孙儿突患重病,本就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这个消息被陈氏家族的其他人知晓后,在当年的清明祭祖会上,就为他进行了捐款,并在之后不停地引导和帮助,如今陈正东的家庭不仅摆脱了困境,还修上了新房。陈正东说,他会怀着这颗感恩的心竭尽所能地帮助大家。一直以来,陈氏族人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感召和影响周边的人们,传承家训弘扬美德,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和践行者。陈氏祠堂已成为当地有名的道德讲堂。每年重阳节,陈氏家族会为族里老人们举办重阳寿宴,而在清明会,评出的先进典型事迹要写进家族家谱,张贴在祠堂墙上,公开表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耕读传家提拔后生

家风家训深入人心

1939年临溪漕陈氏清明祭祖会上,族人商议筹资自主办学,以自报和评议方式筹资。时任国民革命军36集团军第47军104师少将旅长、李家钰将军女婿陈肇鉴和陈拨贡诸公每年捐助黄谷40石为资,创办私立完全小学(一至六年级)。取校名“私立和鸣小学”,以纪念临溪漕陈氏始祖奇凤公(字和鸣)。1939年秋即开学,三年后纳入公办。近年来,家族还成立了成才奖学基金,在祠堂张榜公布当年考上大学的学生名单,为“新科秀才”颁发奖状、奖金,激励年轻一代刻苦学习,成为栋梁之材。在陈氏家族“耕读传家、提拔后生”的浓郁家风熏陶下,涌现出了清代文进士陈怀仁、当代艺术三星等一批文化名人。

“饮水思源当祭祖,孝悌二字常记心。苗壮瓜大家声振,腾龙起凤好儿孙。”这是卧龙陈氏家族第十二代子孙陈泽恩为陈氏一族写的诗,旨在感念家族的培养与栽培,提醒族人时刻不忘家风家训,常怀孝廉之心。这也是陈氏家族家风家训深入人心的一个缩写。

本报记者 杜文婷 文/图

原标题:牢记24字家训 成为有用之才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