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拉住学生的“小手” 愿当学生的“领路人”

2017-03-27 09:27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成都七中老师文宗

从2001年至今,成都七中学生荣获6枚国际生物学“奥赛”金牌,实现了四川省参加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零”的突破;参加美国“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入选了中国队10次,分别获二等奖三次、三等奖二次、四等奖一次;截至目前,有32人进入生物竞赛国家集训队,6人入选国家队,获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决赛金牌32个,获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赛区一等奖135人次等,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

无论是国际舞台,还是国内赛事,成都七中学生都获得了许多的荣誉,而在这荣誉背后其实有一个默默的身影在讲台坚守奉献,他就是现任成都七中学科奥赛总辅导员、生物教研组组长文宗。

成功不是一两天练就: 与学生一起坚持共同成长

“学科竞赛不是捷径,而是一条荆棘路……”见到文老师时,他正和家长在探讨学生的未来规划。作为全国都极具影响力的奥赛“金牌教练”,他带出的弟子夺得过不少第一与奖牌,但他却常常强调选择竞赛之路千万要慎重。

文老师说,选择竞赛,就要做好一手抓高考学科学习,一边参加奥赛学科培训的准备;在周而复始的学习、培训、实验、考试、吃饭、睡觉的枯燥生活中,忍受单调和寂寞;面对考试的失败与成功,在精神上承受磨砺;面对越来越多的高手来袭,在心理上要顶住压力;在极度的疲劳和灰心时,必须咬牙坚持到底。“这不是一天两天,一周两周,而是持续而又漫长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超人的信念和超人的付出。成功了,这只是一个结果,而为了这一结果所付出的努力才是真正的收获。”

在文老师看来,成功需要领路、培养、勤奋和机遇,四者缺一不可:“我们培养的是每一个人对于从事生物科学研究的兴趣与执着的态度。竞赛本身其实是一个学习过程。”他认为,卓越不在于天赋,而在于长期的选择、坚持和持续的投入。老师要做的是为学生领路,陪伴其成长进步,剩下的90%需要学生自己完成。

对学生严要求的同时,不放松对自己的约束。在11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文老师所带班级多次获得优秀班级称号。同时,他还积极创新与研究,关注国内外基础教育理论的最新发展,掌握先进的学科教学方法,将现代教学技术与课堂教学高效整合,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了基于现代教育资源环境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四段式教学方法,其《创新学习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等10篇研究论文在人民教育和生物国家核心CN刊物上发表……面对如此多的荣誉,他却依然很谦逊:“还有路要走,还有事要做。”

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团队的力量是基础

搜狗公司CEO王小川,中国青年科技奖最年轻的获奖者、电子科大教授周涛,哈佛大学青年科学家、2017年度“全球青年领袖”之一杨璐菡……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都是从成都七中走出的,文老师认为这与七中整个团队的共同目标与努力分不开。

“培养创新人才应‘大手拉小手’。”他说,这需要高校教授“大手”拉住中学老师的“小手”;需要老师的“大手”拉住学生的“小手”;需要学长学姐的“大手”拉住学弟学妹的“小手”,并且要有团队鼎力支持。成都七中自承担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优势基础学科提供青年英才的任务以来,学校以“拔尖创新实验班”为载体,在全省范围内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五个学科深入探索,完善拔尖学生选拔培养机制,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吸引优秀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已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为创新人才培养打定根基。

“教育在于把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成绩和荣誉只是人生旅程中一道不经意的风景,我希望能一如既往地为中学生物教学改革与创新作出自己的努力,培育更多创新人才。”文老师说,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未来是需要我们创造的地方。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对标先进,继续践行教育者的使命,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报记者 赵子君 摄影 刘阳

原标题:拉住学生的“小手” 愿当学生的“领路人”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