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南路设计师徐尚志。(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供图)
锦江宾馆至今不落伍。
锦江大礼堂外观。
地理坐标:金牛区星辉西路8号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旧办公楼。这是著名建筑大师徐尚志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是成都市第一座新型的办公楼,并且呈现出了鲜明的建筑特色。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旧办公楼。
谈起成都市的中轴线,人民南路会是众口一致的答案。宽阔疏朗的人民南路是成都市美丽且极具代表性的地标,而位于人民南路沿线的锦江宾馆、锦江大礼堂、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等独具风情、过目难忘的建筑,则像一颗颗明珠一样点缀在“天府第一路”的两侧,共同构成这个城市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
如果翻阅相关资料可以发现,在上个世纪50年代这条路修建之时,便已经规划出64米的宽度,并且大胆地将当时的华西医科大学(即今天的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一分为二。马路从校园穿过,这在当时可谓是极其超前。而事实上,包括人民南路、锦江宾馆、锦江大礼堂等等在内,其实都出自于一个人的手笔——著名建筑大师徐尚志。
春分之际,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到建筑大师徐尚志之子徐行川,讲述一代建筑大师的故事。
第一座新型办公楼 引来全国各地建筑效仿
在成都市公布的第三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中,位于金牛区星辉西路8号院内的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旧办公楼入选。
一座老旧的办公楼何以能够入选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因为这是著名建筑大师徐尚志的代表作品之一,属于20世纪50年代成都办公建筑中较为成功的实例。它不仅是成都市第一座新型的办公楼,并且还呈现出了鲜明的建筑特色。
这座办公楼的建筑风格既非当时流行的仿苏式风格,也非传统建筑风格,而是在体现新时代建筑理念的基础上,融入了传统建筑的符号和元素,简洁大气而又独具一格。
也因此这座办公楼建成后获得了全国各地的高度评价和争相模仿,在新中国建筑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后来成都军区办公楼、成都地质研究院办公楼、建设部大楼等等建筑,都可以看到模仿这座办公楼的影子。
“直到今天我从办公楼路过时,也还会常常被那些建筑的细节所触动。”同为建筑师的徐尚志大师的儿子徐行川在回忆起老旧办公楼时,忍不住感慨地说道,那些檐角线条乃至建筑技艺直到今天看来,依然充满生命力。
主持设计人民南路 超前设计将大学一分为二
西南建筑设计院的这座老办公楼,其实只是徐尚志大师一生作品中的沧海一粟。很多人知道人民南路是由李劼人主持修建的,却不知道当年的“成都人民南路干道详细规划”是由徐尚志主持设计的,而锦江宾馆、锦江大礼堂等今天依然是成都地标的建筑,同样出自徐尚志之手。
1959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将成都市中心至成都火车南站一带作为城市改造突破口,这条5.6公里长的道路,被确定为城市主干道,定名为“人民南路”。随着西南工业建筑设计院于1957年迁居成都的徐尚志,成为了规划的主持设计。
事实上,在1949年前,徐尚志已经是国内颇有名气的建筑设计师,在重庆开有自己的建筑事务所。1949年后,已经设计过如中共中央西南局办公楼、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大礼堂、重庆剧场、重庆宾馆等一大批作品。但对于人民南路的整体规划,徐尚志仍然斟酌许久才做出设计。
这是因为,在1949年初期国内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厉行节约,勤俭为先。在当时机动车辆极其罕见,甚至连自行车都并不多见的情况下,似乎一条七八米宽的道路足矣。更何况,按照规划这条路还要从当时的四川医学院中间穿过,将校园一分为二。
但几经斟酌,徐尚志仍然将人民南路设计成为了一条今天都不过时的64米宽的道路。“决不能让后人指责我们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城市规划一定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一座大城市的主干道在规模和布局上必须要有前瞻性,才能适应城市不断发展的需要。”在《四川统一战线》杂志上世纪90年代的一篇对徐尚志的专访稿件中,详细讲述了徐尚志设计人民南路时的想法,为此他还三度外出考察,才最终确立了成都人民南路干道的规划设计。
退后建筑红线40米 锦江宾馆至今仍是最美建筑
而在今天与人民南路交相辉映的锦江宾馆与锦江大礼堂,是徐尚志为人民南路设计的两颗“明珠”。在当初下达这一任务时,时任四川省委书记李井泉对徐尚志提出的要求是“二十年不落后”。
今天我们看到的锦江宾馆与周边河流、道路景观浑然一体,这实际上也有徐尚志大师的精心设计。他曾经在访谈中回忆当初的设计思路,更多的是考虑到建筑与城市环境的相互协调,建筑造型简洁,而在比例、尺度关系上考虑得更多。
“不像有些建筑违规硬挤建筑红线,当年设计锦江宾馆时我们非常大气地退后红线40米。”徐尚志后来在个人传记中回顾道,这样做不仅让主体建筑亮出了身影,而且让处于市中区的宾馆有一种庭园式的幽雅安静。
不过,在对锦江宾馆的设计中徐尚志也有过遗憾。他曾表示,在原本的设计中,锦江宾馆应该是框架结构,但囿于当年物资匮乏,为了节约几十吨钢材他将框架结构改为了砖结构。如果按照原来的设计,临街一面的开窗还可以大一些,不仅让户内采光更理想而且会使整体建筑的韵律感更为美妙。
好在一点缺憾不影响整体的完美,如今快六十年倏忽而逝,锦江宾馆看起来依然端庄秀美,依然是成都市的地标建筑。并且在2016年锦江宾馆还入选了“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成为成都市唯一入选建筑。
设计灵感天马行空 曾规划下沉行人与自行车道
徐尚志一生所主持规划设计的大中型项目达60余项,但无论是人民南路规划还是内罗毕莫伊国际体育中心的设计,在儿子徐行川看来,风格各异却都体现着父亲早在1959年就提出的“此时、此事、此地”设计创作原则。即建筑创作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其中包括建筑师的个性以及特定国家、民族、地区的个性,特别是它所蕴含的文化特点。
徐行川说,父亲一生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没能留下更多的作品。在原本应该是建筑设计师创作力最旺盛的年华,遭遇了十年浩劫。即使是在那无法从事设计工作的十多年中,他依然保留着涂画建筑设计方案的习惯。徐行川记得,父亲常常独自在家针对规划中的工程项目,设计着一个又一个也许永远无法实施的设计方案。
父亲设计的天马行空之处让徐行川印象颇深。“比如他看见那时汽车与自行车共用一个车道,就设计了一个方案是在汽车道路两旁做出下沉,行人与自行车都从下方通过,下沉的两侧还可以规划一些商铺店面。”徐行川说。
在徐尚志的四个子女中,徐行川子承父业,走上了建筑师的道路。在他看来,父亲能够成为一代建筑大师,靠的不光是扎实的基本功底,更有多方面的修养与才华。
他爱诗词,晚年还亲自组稿编辑出版《意匠集——中国建筑师诗文选》;他爱音乐,家里拥有黑胶唱片,时常飘出美妙的乐曲;他爱书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他曾为四个子女各书一幅王冕的墨梅诗作为家训。绘画、篆刻、围棋,他无一不爱。
徐尚志生命中最后的时光,是在华西医院度过的。医院病房的窗户正好遥对他50年前的作品——锦江宾馆。每次扶他坐起时,儿女们总能感觉到他向窗外寻觅的目光与深情的注视。
夜幕城市里,点点灯火如一片星空。时至今日,人民南路依然还是璀璨成都夜景里最美的那条“银河”。
原标题:设计天府第1路 他将华西坝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