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简阳市三星镇共和村规模发展产业 实现村民持续增收

2017-04-04 07:45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张黎   责任编辑: 马兰

“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

四月初,风和日丽,驱车进入简阳市三星镇共和村就看到漫山遍野整齐排列的桃树苗,桃树苗中间的空地上,套种了一排地膜覆盖的西瓜苗、辣椒苗,如此在山丘、平地上绵延开来,白色地膜反射春日的阳光,随着地势似波涛起伏。

共和村是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2016年实现了“户脱贫、村摘帽”,人均收入8086元,贫困户人均为7362.88元。“从‘图温饱’到‘谋发展’,按成都市的标准,脱贫攻坚既要精准,也要高标准。”共和村村支书胡云虎介绍,接下来,该村将以2090亩种植基地为依托,结合未来5000头生猪养殖基地,打造循环产业示范基地和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以“两基地”为支撑打造农旅结合示范村,实现村民持续增收,2017年预计人均增收3140元。

政策兜底 解决看病住院大难题

红色的土地已重新翻耕,被新建的产业便道隔成一大块一大块的田地,沿途可以看到不少村民在田间劳作,或为桃树苗除叶,或林下栽种花生苗,今年57岁的卿逢琼也是其中一员。

“因是节假日,今天不用接送两个外孙上幼儿园,就到基地上做活挣工钱。”卿逢琼是共和村5组人,患有肾结石,60余岁的老伴也常年生病无法外出务工。

年老体弱的老两口是因病致贫的家庭,而这个家庭的转机来自去年。

去年11月,卿逢琼的肾结石又发作,这次她的病“断了根”。“拖那么多年的病终于做了手术,一共花了两万元,住院全报销,门诊报销了90%,最后只花了几百元。”说到这里,她语气激动了起来,“真的没想到。”

卿逢琼敢做手术,来自于针对贫困户就医住院的一项政策。去年8月,省卫计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民政厅、省扶贫移民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四川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到2020年,确保个人承担合规住院医疗费用比例不超过10%,在县域内住院就医费用基本全免。

“我们对贫困户因户施策,瞄准因病致贫的家庭、瞄准因病致贫的原因,精准甄别,精准分类,精准施策,拔掉‘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个贫困的‘病根’。”共和村第一书记林维旭告诉记者,现在村卫生室也建起来,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住院不花钱。

基地支撑 实现村民可持续增收

不仅身体的病要断根,贫穷也要断根。为增强“造血”能力,带动群众持续增收,2016年共和村引进业主成都远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整村流转土地2090亩(含田),发展1510亩桃树、580亩稻田养虾等产业,待产业进入稳定期后,进行旅游开发,并将种养产业反包群众,实现业主与群众的稳定增收。目前,远成公司投入1000万元对2000亩土地进行整理,修建田间耕作道45公里,全部土地栽种完毕。

远成公司负责人唐士建也是三星镇本地人,外出务工挣钱后想回乡创业,寻找机会时碰上了共和村村支书胡云虎。一个希望回乡创业,一个想引进有资金、有技术的业主,两人一拍即合。从去年10月15日进场土地整理,不到半年时间,共和村的产业面貌发生了改变。

“以前哪里见过这样种田哦,都是肩挑背扛,田埂也窄,不好走路。我们这个地方缺水,都是靠天吃饭,天老爷不下雨就只有挑进水灌溉。”让卿逢琼感到高兴的是,村子的水利设施5月即将启动建设。

共和村整合武侯区对口帮扶资金450万元与成都节水灌溉项目资金600万元,将实施全村灌溉渠系、蓄水池、提灌站、水库扩容等水利工程,改变过去靠天吃饭的历史。

卿逢琼指着远处的山坡说,以前都是荒山,长满了芭茅杆、野草。现在土地整理出来,车都可以开上去了。“现在有流转土地资金收入、地力补贴、老两口在基地务工的收入,还有养鸡、养猪的收入,今年大概有3万的收入。”她高兴地说,现在日子比以前好多了。本报记者 李颖

原标题:拔掉“病根”谋发展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