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发现蜀地密码 散见唐宋石窟调查成果逐步出炉

2017-04-07 09:01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浪洋寺石刻 

“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在成都博物馆正轰轰烈烈的进行,也引发了广大读者对四川石窟的极大兴趣。

乐山大佛、安岳石刻、广元千佛崖、巴中南北龛……四川石窟也名气在外。更壮观的是,在四川广袤的土地上,还分布着数以万计的散见石窟。其中造像不乏精美之作。

去年4月开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散见唐宋佛道龛窟调查”项目启动,计划在5年内完成全省所有地区的散见石窟调查。

近日,达州、自贡两地的调查成果出炉。达州集中发现唐宋时期的石刻题记、自贡造像主要呈现体量巨大特征等调查结果,不仅仅是挖掘这些石窟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为现代研究当时四川社会发展提供了“密码”。

万源杜家湾石刻造像

“智慧拼图”

佐证荔枝道走向

达州万源杜家湾,一龛风化严重、静卧田间上千年的唐代摩崖造像,直到去年才引起专家注意。调查中,专家竟然在佛龛崖壁外侧发现了唐代开元三年(715年)的题记,如获至宝……

省考古院院长高大伦说,散见石窟的调查,主要指全国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外的石窟。它们因数量巨大且相对分散,往往缺乏相应研究,“但只要开启调查,就一定能从龛窟中发现古人留下的密码。”

2016年4月,调查首先从达州开始。

此前一年,省考古院为配合蜀道申遗,摸清沿线遗产点分布,启动了荔枝道的调查工作。“那时我们就发现在万源、宣汉等地,有不少连文物点也不算的散见石窟,孤寂地立于田间地头。”高大伦说,“但自古佛、道龛窟都开凿于交通便利、人口稠密的区域,以便于百姓参拜。这些散落的石窟,是否可以勾起一条线路,佐证唐宋时期荔枝道的走向呢?”

果然,在宣汉红峰乡唐家坝,考古人员在一块立于水田中的巨石上,看到了3龛摩崖造像。在第2龛左侧外壁上方的十几行题记中,“惟大唐天宝五载太岁丙戌十月十五日表庆”的字样清晰可辨。距离唐家坝十几公里的桥河村,另一处造像题记中发现了与唐家坝题记中相同的“罗思监”“罗爱”“罗受”等姓氏。

宣汉浪洋寺摩崖石刻

在宣汉马渡乡浪洋寺,考古人员有了更惊喜的发现。参与调查的省考古院馆员刘睿介绍,浪洋寺原本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寺庙尽毁,如今仅残存一处摩崖造像,因此建寺年代、寺庙历史并无更多信息。这块同样处于田坝中的龛窟,又可以提取哪些信息呢?

风吹雨打中的浪洋寺石刻,观音、天龙八部等造像精美,只是四周覆盖着杂草和青苔。裸露出来的部分题记因为风化等原因,识读相当困难。然而,当清理掉窟顶的青苔和杂草,竟然露出了14处题记。经过识读,考古人员得知浪洋寺建于唐代永泰年间,因当年物产丰饶而名“丰饶寺”。当时这里藤萝密布、古木参天,只不过从唐到北宋不到三百年间,寺庙衰颓。于是北宋雍熙年间,此处僧人才发愿修建佛殿。题记还显示,到了北宋时期,皇帝敕丰饶寺改为龙华寺。直到明代重修寺院,因当地有浪洋村,才改名“浪洋寺”至今。

这些散见龛窟在达州还有很多。刘睿介绍,目前在达州发现有纪年的唐宋佛、道龛窟就有9处,其中题记有唐开元三年、天宝元年、天宝五年、唐永泰元年、至德元年等,这些题记为达州其它无纪年的造像也提供了重要的断代依据。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从初唐到盛唐,这里特别流行天龙八部题材,9个地点就有5个佛龛中有天龙八部。而从中晚唐到宋代,则观音信仰流行,发现的单尊观音龛像有10尊之多。

零散的调查信息,成为考古人员“智慧拼图”的重要内容。刘睿说,史料记载了唐代开凿的荔枝道的大致走向,其中四川部分公认经过了达州、巴中等地。但荔枝道更详细的走向,则缺少记载。此次调查的达州散见龛窟,都开凿于唐宋年间,且均位于史料记载的荔枝道区域。将其串连成线,对佐证荔枝道的走向便具有了重要参考意义。

原标题:发现蜀地密码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