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如果发展需要一种颜色,那么在当下的中国,它一定是绿色。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自然的底色、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蓝的天、更清的水、更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是每个人的深深向往。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未来五年,成都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城市工作的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当城市融入大自然,在大都市也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当山野的清风掠过高楼,当碧水蓝天日日得见,当千秋雪成为窗边的惯常风景,成都人对于这座城市,才会有更为深切的依归与眷念。
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正在进入生态文明时代,传统工业化道路引发了经济与生态的矛盾,生态文明时代的任务就是要解决这一矛盾,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鲜明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绘就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着眼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生态协调共赢,绿色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可行途径,为我们更快步入生态文明新时代提供了思想指引。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当前,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同认识和自觉实践。美丽中国的悠悠长卷中,美丽四川的壮美图景中,成都也需要一笔一笔绘出属于自己的绚丽色彩。我们要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加快推动生产体系、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绿色化,明显改善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基本建成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树成荫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工业化勿忘美丽城市,城镇化勿割断乡愁。看得见过去才能摸得着未来,要高楼大厦更要青山绿水。钢筋水泥的丛林,需要绿意的点缀,城市的美好生活,少不了诗意的栖居。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为城市留白增绿,赋予其别样底色,让居民见山望水,才能使美丽乡愁有所凭依。未来五年,成都将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重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盛景,市民们也能够“慢下脚步、静下心来,亲近自然、享受生活”。这一幕有多么令人向往,就有多么催人奋进!
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彰显历史担当,也蕴含治理智慧。创造优良人居环境,要求我们强化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理念,引导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实施最严格产业准入和环境保护制度,铁腕治霾、科学治堵、重拳治水、全域增绿……对“蓝天白云”的殷切期待,对“美丽中国”的美好憧憬,也将持续鼓舞全市干部群众向前迈进。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从古至今,天府之国都是引人流连、让人赞颂的秀美宜居之地。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成都两千多年的美丽仍将绵延下去。让绿色与城市共融,让城市环境持续提升是一个长期任务,需要全社会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我们为建设美丽成都凝聚共识,为建设美好家园同心协力,让美丽成都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为美丽中国、美丽四川的画卷添上最美的色彩!
原标题:用绿色铺就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