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百年前老成都 烧煤很奢侈

2017-06-01 07:20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唐欢   责任编辑: 马兰

晒煤。

热水壶。

成都民俗专家刘孝昌说,百年前的成都北门卖木,南门卖柴。当年大多数成都人家都是烧柴的,因煤的价格比柴要高得多,烧煤做饭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1917年,美国人甘博带着他那神奇的“小盒子”来到成都,记录下了当年成都卖煤卖柴的场景。

成都有个著名的柴码头,九眼桥以北到东门大桥以南的岸边都是。老成都知道,旧时代不烧煤,也烧不起煤。一日三餐,烧水、做饭、取暖烧的,都是树枝、树叶、秸秆、玉米芯等。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有诗云:“府南两水江锦馆,驿外蚁舟供薪传。莫道开门七事小,万家瓦室冒炊烟。”生动再现了当时成都人家一早一晚用柴火烧饭的情景——连片的瓦房冒出青烟,河边水汽、雾加上烟,形成非常美妙的景致。

当年乐山、峨边、洪雅一带盛产青冈木。当地人将木柴伐下后捆好,大的100多斤,小的五六十斤,运到成都。柴火到成都往往在下午,船到后,船老板就去喝茶吃饭,由搬夫和苦力把捆好的木柴背下来放到白塔寺边堆起。小老板把柴买下,搬到岸边,等着生意上门。

当然,有钱人家就烧火力更猛的煤块和钢炭。煤火力大,炒菜更香,烧水也快。和煤有讲究,既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主要是调配煤土和煤的比例,煤土少了,不锈渣。煤土多了,烧得不旺。

煤球、煤块后来演变成大家熟悉的蜂窝煤。据考证,蜂窝煤诞生于1949年。山东德州市档案局保存的资料记载,设计者为当地利民煤球厂的厂主郭文德。

晒兽皮。

以前散煤燃烧不够充分,还浪费本就稀缺的资源。郭文德从煤炭的燃烧方式中找寻灵感,经若干次推敲与改进,设计出适合中国人使用、布满蜂窝状的煤饼,并为它起了个洋气的名字“经济煤球”。

蜂窝煤诞生之初被冠以奢侈品名号,使用者并不多,但因其方便、干净、燃烧充分等优点,被全国燃料系统大力持续推广。

1957年,蜂窝煤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被大力提倡,遂成为老百姓特别是城镇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燃料。如今,蜂窝煤已离我们渐行渐远。

织布。

打铁。

/背景资料/

美国人西德尼·戴维·甘博,1917年-1919年在中国共拍摄了5000多幅黑白照片、500多幅彩色幻灯片、30盘16mm电影胶片。他在四川拍摄了400多张照片,其中标明在成都地区拍摄的有100多张。

老照片作者:西德尼·戴维·甘博

原标题:百年前老成都 烧煤很奢侈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