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碧水蓝天 唯有共治才能共享

2017-06-20 06:50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上周日,成都连开“治霾十条”、“治水十条”两场新闻发布会,从十个方面47条细化措施“铁腕”治霾,打响蓝天保卫战,同时就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三大关键治理领域,提出10条重拳治水举措。紧接着,“治堵十条”“增绿十条”也将陆续出台。

全面推进“三治一增”、出台“四个十条”,是对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务实举措,更是对广大市民美好生活向往的积极回应。但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绝非只是政府的事情,不是哪几个部门的事业,而是全社会和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共护绿水青山,共享生态红利”,这样的治理过程,离不开每一位使用者的参与。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曾通过研究公共池塘的使用发现,在资源集中化与私有化的二元解决方案外,还存在着“共享”这第三种治理模式,但前提是所有参与者能确立并遵守细致的决策和规则实施机制。

五大发展理念中,“共享绿色发展”意味着在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需要公众全民参与,建立起协同共治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公众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事业中最广大、最根本的利益主体,也是落后产能淘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绿色转型的最直接受益者。有效的公众参与,将有助于促进绿色发展和打造经济升级版。

这就要求每个企业、每个人首先需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碰到问题时,把“绿色观念”放在首位。站在企业的角度,企业法人、管理者应当自觉学法、知法、守法,自觉履行环保法律责任、主体责任、社会责任,依法治污、依法控污、依法排污;站在个人的角度,我们应该倡导文明、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自觉节约用电、用水、用气等,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方式,不露天焚烧秸秆和垃圾,不吃或少吃露天烧烤,树牢环保理念,养成环保习惯。

“生活方式绿色化”不仅仅是一种尊重自然和生命、崇尚节约、提倡再生利用的生活方式,它还在思想观念、消费模式、社会治理等方面存在重大变革,甚至进一步带动生产方式转变。实践表明,全社会自觉参与和践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绿色化转变,将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生活方式绿色化也将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化,从而引导企业家主动采取绿色生产方式,推动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如此将推动形成人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风尚。

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加强共治共享,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共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政府有职责、企业有责任、公众有义务,构建一套政府、企业、社会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普遍的自律,加上清晰的底线,在这样一个共享时代,政府、企业、NGO组织、个人的良性互动及相互作用,完全可以催生新的共治经验,构筑起全社会的“共治共享”模式,让成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的成果。□成都商报评论员 辜波

原标题:碧水蓝天 唯有共治才能共享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