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初晓)6月20日报道 为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三大发展战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把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全市环保大会精神落到实处,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建成“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树成荫”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重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盛景,近日,成都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了《实施“成都增绿十条”推进全域增绿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成都增绿十条”),提出了今后五年成都“全域增绿”工作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点工作,通过优化提升公园绿化、滨水绿化、道路绿化、小区绿化景观,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环城生态区、第二绕城高速生态带以及以“一轴两山三环七道”为主体骨架的绿网和天府绿道体系,构建五级绿道体系,预计到202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1%,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全域成都将初步呈现“绿满蓉城”盛景。
今天下午三点,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成都“增绿十条”新闻发布会。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局长杨小广就“成都增绿十条”的主要内容新闻媒体作简要介绍。
15:01
杨小广:
下面,我就“成都增绿十条”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方面,按照“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遵循自然、生态、开放法则,加快开放式生态景观工程规划建设,形成公园绿化、滨水绿化、道路绿化、小区绿化景观体系。
(一)公园增绿。规划新建一批综合性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建设一批百姓身边的小游园和微绿地,增加公园绿地数量、完善公园绿地功能,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园绿地体系,到2022年,全市新增1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400个,创建国家重点公园5个,四川省重点公园12个,建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全、品质良好的湿地保护建设项目或湿地公园29个,真正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增强市民获得感。
(二)滨水增绿。围绕中心城区宜居水岸工程,推进市域水网水系滨水生态绿化建设,提升滨水两岸绿化,实现滨水增绿,达到水系“绿通”。
(三)城市道路增绿。大力推进中心城区道路绿化增量提质工程,2017年我市将制定出台《成都市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导则》,2017-2019年,每年完成行道树增量提质街道60条,全市对照标准规范,通过增加乔木数量、科学配置乔灌草,不断提升绿化总量,彰显成都道路景观品质。
(四)小区绿化与立体绿化增绿。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小区绿化水平,2017年我市将制定出台《成都市住宅小区园林绿地管理办法》,规范居住小区园林绿化管理,提升居住小区绿化整体水平。为推进立体绿化建设,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以屋顶、桥柱、桥体、墙体、驳岸为重点实施立体绿化,到2022年,新增立体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立体绿化面积达330万平方米,使我市立体绿化工作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五)增花添彩。依据《花重锦官——成都市增花添彩总体规划》及中心城区详细规划,按照“生态化、人文化、适宜性、景观化”的理念,推进“花重锦官”增花添彩,2022年,建成天府芙蓉园,芙蓉小镇3个,芙蓉主题观赏园5个,实现芙蓉品种达30种;将花卉彩叶植物覆盖率提升至30%以上。实现中心城区绿量稳步增长、功能逐步完善的同时,品质逐年提升,形成层次分明、品种丰富、季相变幻、风格协调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风貌。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天府绿道、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环城生态区、二绕高速绿化带等重大生态项目建设,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和多彩通道,实施生态管护与修复工程,夯实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六)天府绿道增绿。在系统构建“一轴两山三环七道”为主体骨架的绿网基础上,以锦江景观轴、三环路绿化带、环城生态区为依托,创建绿色发展先行区、示范区,构建完善的天府绿道体系;同时,推进第二绕城高速两侧生态绿带建设。到2022年,构建“一轴两山三环七道”的主体骨架绿网,完成森林绿道、康养步道600公里。
(七)生态廊道增绿。加强高速公路、铁路、国省县道以及机场、车站、立交枢纽等区域绿化景观打造,确保绿化工程与土建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建设市域路网景观生态廊道、多彩通道,完善铁路网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打造机场、车站、立交枢纽等城市门户绿化景观。
(八)龙泉山植被恢复增绿。为提升城市“东进”和新城新区生态能级,按照“生态绿洲、城市绿肺”的总体定位,加快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到2022年,龙泉山脉人工造林18.11万亩,提升森林质量24.0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2%。建成5个总规模达8万亩的森林公园群,建成总规模1.7万亩的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天府植物园,建设森林绿道、康养步道180公里,建成环山旅游公路270公里生态景观带,初步构建森林生态系统、游憩服务系统和基础设施系统。
(九)龙门山植被提升增绿。强化龙门山大熊猫栖息地原生植被提升,加大龙门山大熊猫栖息地内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区域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力度,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2.83万亩生态修复区生态治理和植被恢复。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问题的专项督察整改,维持大熊猫栖息地原真性、完整性。
(十)生态管护与修复增绿。通过继续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全面修复水土流失、废弃矿场、工程创面等区域植被,加强林盘生态管护,强化成都平原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针对大家重点关注的制度落地的问题,“成都增绿十条”从以下七个方面强化了保障:一是健全制度机制,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重点项目方案审查机制、建设管理机制、绿化养护管理机制和督查考核机制,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完善标准规范与技术导则体系等;二是强化法制保障,启动修订《成都市园林绿化条例》《成都市公园条例》,启动《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理规定》等立法调研工作;三是完善技术支撑,建立专家咨询机制,推进林业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园林植物研究培育中心、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的建设;四是强化监督考核;五是落实资金保障;六是深化改革保障;七是强化宣传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