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核心是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就是要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以市民感受为导向,努力使城市发展更有温度,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的建设发展中拥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城市治理是具体而微的国家治理,城市风貌是社会文化的直观展现。建设一个和谐宜居的城市,全力推进实施铁腕治霾、重拳治水、科学治堵、全域增绿“三治一增”,出台“治霾十条”“治水十条”“治堵十条”“增绿十条”,是我市全面贯彻中央绿色发展理念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决策部署、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积极回应市民关切,针对环境污染这一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创造优良人居环境的重大举措。
宜居才能宜业、宜商、宜学。宜居城市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宜居城市要不断探索城市发展的可持续道路,改善城市环境,让健康清新的空气成为人们每天的陪伴;宜居城市要社会和谐,依法治市,人民有普遍的安全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宜居就是民生,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人民对物质精神的不断追求,就是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奋斗目标。
科学治堵,要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倡导共享绿色出行,加密轨道交通网、城市公交线网,加快街区循环成网,疏通改造拥堵节点,加强智慧交通系统建设,加快构建快捷高效的城市交通网,让市民出行更便捷更畅通。“治堵十条”以智慧治堵、工程治堵、依法治堵为路径,持续开展交通综合治理,既着力解决当前城市交通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又着力破解困扰城市交通多年的根源性、基础性问题,同时还希望努力化解未来将要面临的城市交通治理风险。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底色,代表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说,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增绿十条”通过优化提升公园绿化、滨水绿化、道路绿化、小区绿化景观,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环城生态区、第二绕城高速生态带以及以“一轴两山三环七道”为主体骨架的绿网和天府绿道体系,构建五级绿道体系,五年时间全域成都将初步呈现“绿满蓉城”盛景。
民生改善是中国道路的本质要求。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数,最终归功于城市民生工程的惠及程度。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持续改善城市民生的目标。围绕“三治一增”出台的“四个十条”,从根本上讲,都是在深刻促进我们城市民生的全面持续改善。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让人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更强幸福感,“天府之国”的美誉必将在我们的手上创造出新的辉煌。
□本报评论员
原标题:让人民拥有更多获得感更强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