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朱海丹)6月21日报道 低垂的柳树在河岸边随风飘扬,河道两旁水草静谧的盛放,各样的鲜花将整个画面装饰的五彩斑斓,人行道上行人欢声笑语……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就出现在“宜居水岸”工程浣花溪青华路样板段以及西郊河实业街样板段中。
今日,这两个示范项目正式向市民开放,让大众真实感受改造前后的对比体验,并在现场设置接待台和公众意见箱,向市民公开征集反馈意见和建议。
打造生态、安全水岸 再现成都赏梅盛况
浣花溪青华路样板段
浣花溪青华路样板段
浣花溪青华路样板段位于青华路四川博物院步行桥与浣花溪公园浣花桥间,双线驳岸样板段,长约100米绿带宽约50米(其中河道宽约18米)。
据中铁二十三局西郊河项目总工程师成晋介绍,该区段原有滨河步行道几乎不通,河道直立卵石驳岸的亲水性与参与性较差,茂盛杂乱的植被将河道与城市完全隔绝,城市雨水、污水等污染源得不到有效控制,加剧了水质的恶化,更拉远了人与水的距离。
“本次改造以打造生态、安全的水岸为原则,系统性净化水质;增设综合游步道和亲水步道,打通浣花溪滨水绿廊;后期将以梅花为骨干花乔,依据陆游‘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的诗篇,再现成都赏梅的盛况,打造浣花溪梅文化景观带。”成晋表示。
浣花溪青华路样板段
浣花溪青华路样板段
“太漂亮了,有花有水,我们以后可以经常在河边散步,就像走在公园里一样。”市民陈大姐告诉记者,她家就在附近,之前一直看到有打围施工,没想到今天走进来里面这么漂亮,“现在城市的环境越来越好了,我们的下一代也可以像我们小时候一样与水亲近了。”陈大姐说。
由封闭到开放 西郊河示范段为市民提供一个有活力、特色的游玩场所
西郊河实业街样板段
西郊河实业街样板段
西郊河实业街示范段位于二道桥与实业街之间,单线驳岸样板段,长约50米,绿带宽约12米,河道宽约16米。
该区段原河道驳岸为红砂石垒砌的直立驳岸,缺少亲水性和参与性;原有园路狭窄、无景观节点;设施陈旧,缺乏文化元素的融入;原有黄桷树阵列均匀布置,遮蔽阳光也导致林下植被杂乱稀疏;整个滨水空间较为缺乏自然生态气息、人文关怀以及生机活力。
据了解,本次改造增加错落有致的块石垒砌以及植被的修复,打造生态驳岸平台;结合空间特性设置2.5米宽综合游步道、带状休憩广场与亲水木平台,同时大量引用传统元素融入到铺地、小品和设施等,使整个场地由封闭到开放,为市民提供一个有活力有特色的游玩场所。
同时,保留并梳理沿河既有高大黄桷树,并补植垂丝海棠、银杏等乔木与多种宿根草花(美女樱、鼠尾草、紫娇花等),以实现春赏海棠,夏观草花,秋看银杏,冬望茶梅四季皆有看点的设计意图,重现“花重锦官城”的盛景。
亲水性、生态性、参与性贯穿其中 形成一条水城相融历史文化展廊
谈起样板段的设计打造,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王继红用亲水性、生态性、参与性来表达,“设计之初我们就考虑到岸线畅通的问题,现在大家看的的样板段分两级步行道,通过工业化种植槽、自然垒石等手法来加固驳岸,还设置浅水区,增设综合游步道和亲水步道,实现水岸的亲水性。”
在生态河道设计方面,实现水中见绿,河中见花。“我们通过梳理原河道两岸植物,根据每个段落区域的自身特色,采用不同植物搭配,在乔木形态、花树色彩上都进行了充分考量,确保景观廊道与生态通道连续,提升驳岸的生态性。”王继红说。
在系统治水方面,通过增设水闸、水坝等措施,提升水位,再现水城交融的生活气息。在河道两旁景观提升上,设置了休憩设施、观景平台,打造景观节点,加强大众与水的互动,体现宜居水岸的“参与”性。
同时,天府文化,区域特色贯穿其中,根据河道所在区域的城市背景,积极融入具有区域特色的城市历史文化元素,形成一条水城相融历史文化展廊、一条多元体验的活力绿廊、一处有记忆、能生活、依水而兴的市民活动场所。
值得一提的是,在两岸的景观构件中设有体现芙蓉文化的元素,体现成都特有标示。据了解,市级示范项目西郊河综合改造示范工程,预计2017年年底主体工程基本建成,2018年6月底全面完成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