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产城融合的核心 是产业升级

2017-07-03 07:17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马兰

关注成都是因为成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重心和活力所在,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示范之区。

“产城融合”:

所谓“产城融合”,是指将相关产业园、工业区与城市融合在一起。在吴晓华看来,“产城融合”有三层意思:一是产业支撑,没有产业支撑就会造成就业困难,没有就业就无法解决生活问题;二是解决开发区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功能不足的问题,也就是城市的综合功能;三是引进人才使得城市可持续发展。

“以往的城市做规划布局时,往往是工业区与居住区分开。城市配套功能较弱,下班后人们只能选择穿越拥挤的城市回家。”吴晓华指出,“‘钟摆式’的上班人群造成了沉重的交通压力,不仅增加生活成本、时间成本,同时到了晚上,工业区便成为一座‘空城’,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在他看来,全国有不少像成都这样的城市正在不断地进行产城融合。其核心不是建筑更新,而是产业升级。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成都已经有60余个对全市产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产业园(聚集区)分布在各地。“但是,我们需要思考,在这众多产业园区中,产业新城的数量有多少呢?由‘园’到‘城’的衍变过程中,除了基本的产业功能之外,还需要建设有居住、商业、休闲等城市功能配套;引进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产城融合’。” 吴晓华说。

看发展看大势

汇集怎样的“业”?

“制造业是一国经济的脊梁”

在产城融合中,产业先行是关键。对成都来说,在产城融合的过程中,产业该如何布局呢?吴晓华认为,有三大产业需要重视。“首先,要推动制造业的改造升级。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一国经济的脊梁,是衡量一个城市科技发达与否的重要因素。而在这方面,成都发展潜力巨大。”

新一轮城市空间的拓展和优化为承载产业带来显著优势。成都平原以东的龙泉山脉地带具有较大的开发前景,承接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资源优势明显。

其次,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成都产业正逐步进入融合发展的新阶段。数据显示,2016年,成都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超3200亿元。“可以说,目前的成都,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趋势日益显现。”吴晓华对记者说道,以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商务服务、创意设计、技术服务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拉动力不断增强。“因此在园区内还应该加强、鼓励服务业的发展,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此外,在吴晓华看来,拓宽投融资渠道同样也是布局产业时需要考虑的一大因素。“产城融合的过程中,若要成为制高点就必须找到合理的发展模式。第一要继续形成难以被替代的战略制高点;第二要创造支点与杠杆,即形成类似产业引导基金、投行这样的组织作为支点,进行金融杠杆的撬动。”

建设怎样的“城”?

体现五大发展理念

面对产业的发展,城市建设又该做出怎样的调整呢?吴晓华表示,产城融合的过程中,城市首先应该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这五大发展理念。具体来看,应该以增强城市核心功能为核心,以人口产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相融合为目标。

“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觉得第一个任务就是要完善城市的综合功能,增强居住和生活功能。实现职住平衡,缩短通勤时间和距离。”吴晓华告诉记者,另外就是从软件和硬件上提振城市的公共服务功能。同时,还应该为城市提供足够的生态空间。园区绿色化改造,也是一个巨大的投资和需求所在。

“我们欣慰地看到,在成都不少产业园区,已经在加快推进产城融合。” 在天府新区,产城单元内配套建设了相应的居民区、幼儿园、学校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单元内的居民可以在步行或30分钟车程范围内。成都片区更是引入了多所名校和医院,以及大型商业综合体。

这种“产城融合”理念,不仅在天府新区,在龙泉驿等地都能看到。“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吴晓华总结道, 对于成都这样的要素集聚阶段的地区而言,“产城融合”理念既考虑了城市,尤其是对于中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内生发展,同时对人的幸福感归宿感也更加重视,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说比较谈优势

吸引怎样的“人”?

人是决定产业、城市发展的核心

“不能忽略的是,在产城融合的过程中,人是决定产业、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因素。”吴晓华告诉记者,一座城市只有充分发挥人才吸纳作用,才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才能有更多人消费,城市发展才会充满活力和动力,一直走“上坡路”。

从科技创新角度,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京东,都是依靠市场的力量起来的企业,都是以民营企业为主,成都的发展如何引进更多这样的高科技企业?或者有能力孵化这样的企业, 如果有这个可能性,未来的发展也是不可限量。

拥有一大批全国甚至世界有名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成都,集聚了雄厚的创新人才力量。在吴晓华看来,这是在产城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成都的优势。如何利用好成都的高校优势为产城融合发展持续增添动力呢?对此,吴晓华表示,可借鉴深圳经验,在跟大学合作的时候,不只是把大学引进来,还要让大学的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对成都来说,可以着力发挥好科技人员、海外高端人才、青年大学生、返乡创业农民工等创新创业主力军作用。 同时,加快高校院所分类改革,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继续加大“放管服”力度,放宽社会资本准入领域,降低创新创业门槛。

专家档案

吴晓华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本报首席观察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战略与规划、宏观经济政策与形势分析。参加过国家“九五”计划、“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规划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等的研究和编制工作。

原标题:产城融合的核心 是产业升级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