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绿色价值观植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基因中
旅游业正在全面提升,优质的旅游资源则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如何协调环境保护与旅游资源保护,已成为当前必须面对的一大课题。可喜的是,我省及市州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规范:严禁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开展旅游活动,把环境评估作为A级旅游景区创建的前置条件……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必能推动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旅游业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7月26日,第三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将在成都举行,将推出30个旅游新业态项目,这些项目都倡导生态、环保、节约型的旅游开发模式,探索循环经济和旅游开发结合的有效途径。
四川是全国旅游资源最丰富、品质最高、种类最全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成为国内外旅游业投资的热点区域。如何协调环境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省旅游发展委主任傅勇林表示,只有把绿色思想、绿色价值观根植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基因中,才能让绿色变得“精彩纷呈”。
强化环保底线
严禁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开展旅游活动
《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要基本形成城镇化、农业和生态安全等三大战略格局,从总体上将全省划分为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三大类功能区域。
绿色主线,一以贯之。《四川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用生态环保的发展路径,强化了环保底线。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以若尔盖草原湿地、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秦巴生物多样性、大小凉山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等四类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主体。
亚丁、四姑娘山、若尔盖湿地、唐家河、米仓山……这些被全球旅游爱好者追捧的美景,都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三个层次,我省明确提出,严禁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开展旅游活动,从严控制在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的旅游活动,仅在试验区可以进行少量科普教育、旅游开发建设。“这些开发建设项目必须要有旅游开发规划,且必须经过环境影响评价,要严格按照程序报批,开发规模和体量要严格受到管控,要采取必须的环保设施和设备严防污染破坏,要严格控制环境容量,避免超载带来污染。”省旅游发展委规划财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探索顶层创新
研究编制“四川绿色旅游企业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绿色旅游认证机制
进入三伏天,广安市华蓥山景区、达州市八台山景区、绵阳市药王谷景区、雅安市二郎山喇叭河景区等成为游客纳凉的好去处。这些景区都是我省的生态旅游示范区。“我们和省环保厅、省林业厅联合发布《四川省生态旅游示范区评定标准》,示范区代表了我省生态旅游形象。”省旅游发展委产业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示范区在生态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生态规划建设、生态旅游管理服务、生态旅游设施和生态旅游产品建设成果等方面的检查评审非常严格。
目前,我省正在实施《四川省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把旅游厕所建设作为旅游度假区、A级旅游景区、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美丽乡村等创建评定的重要指标,并实行一票否决。自2015年开展旅游厕所革命工作至2016年12月底,我省共完成新建改建厕所2317座。今年,我省计划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002座。
有动作,更有思考,我省正在探索旅游业绿色发展的顶层创新。研究编制“四川绿色旅游企业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绿色旅游认证机制,推出绿色旅游产品和绿色企业名录,引导涉旅企业实施绿色标准,开展绿色管理,开发绿色产品,研发绿色技术。□本报记者 刘星
原标题:探索生态环保的旅游开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