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羊,有这样一群人,在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他们都会前往河边,将河里的水打上来带回实验室分析。这些人,就是给河道进行体检的“医生”——水质监测员。在青羊区环境监测站最近一次工作中,记者跟着他们去体验了水质监测的全过程。
监测河水风雨无阻
水质监测当天,成都的天气非常炎热,烈日照耀下的地面几乎可以把鸡蛋烤熟,但9名监测员还是分成三组,各自带着沉重的设备出发了,“每月例行对河水进行监测的日期都是全市统一确定的,除非发生洪水等不可抗力造成的异常干扰,否则风雨无阻。”青羊区环境监测站田站长说,青羊区的河道共有33个断面需要进行水质监测,而且必须在一天内完成采样工作。
该站的现场监测室郑主任带领1个小组向摸底河出发,记者在取样现场看到他们把一个很长的透明容器绑在绳子上慢慢放入河水中,待容器装满河水再把它提上来,静置30分钟后,水质监测员们依次拿出玻璃瓶、塑料瓶、特制瓶等容器,将河水分别装入其中,“这些都是水样的保存容器,不同的分析项目对样品保存容器的材质要求不同,还需要添加不同的保存剂,最后放入专用的车载运输箱内送回实验室分析。同时,现场还必须做好采样记录,部分项目必须在现场测定。”郑主任还告诉记者,根据国家规定,河道的采样位置有严格要求,一般设置在河道的中心,所以在一些没有桥的地方,监测员们还可能面临落水的危险,虽然有采样船,但水深不够也无法使用。
回到实验室,监测员们立刻换上白大褂,用相关仪器开始监测水质状况。“国家的监测标准规定水样保存是有时限的,必须在时限内完成分析,否则样品就白采了。”质控室王主任向记者解释。接下来,监测员们会根据分析数据编制正式的监测报告,为水务部门下阶段的治理提供建议和帮助。
要成为监测员不容易
记者了解到,青羊区的监测员们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并且具备应用化学等专业背景知识,“环境监测需要用到上百种试剂,并且操作流程非常复杂繁琐,一个操作失误就需要把整个过程重新做一遍,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巧,是没有办法完成工作的。”郑主任说。
另外,田站长还介绍,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环境监测员很不容易,由于出具的数据有法律效力,因此所有从事此类工作的人都需要考取资格证。考证的过程非常繁琐,包括理论考试、见证试验、盲样分析和报告验证等,全部通过后才具备出具数据的资格。“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国家制定了非常详细的制度和规范,监测员们还需要熟悉一本厚达1000多页的作业手册。”郑主任补充道。
必须24小时通讯畅通
对环境监测员来说,加班是常态,单要把一个水样的监测流程做完几乎就需要他们工作到晚上,而且还经常有临时性的紧急任务,因此要求所有的监测员必须保证一周7天24小时通讯畅通。今年3月某日的凌晨1点左右,郑主任就曾接到紧急电话被安排去一个作坊监测其偷排的污水,他立刻起床赶赴现场采样,回到实验室后和同事一起分析样品,得到基础数据时已经是凌晨5点,但为了及时将监测报告交给执法部门,他没有休息,而是继续留在单位编制报告直到中午1点左右才靠在椅子上养了会神。“监测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化学试剂,大部分有毒性和强腐蚀性,如果防护措施没有做到位的话,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中作业就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此外,一些企业排放的污水可能也对人体有很大的伤害,所以监测员到现场首先要做好自身的安全保护措施。”田站长说。
虽然如此,监测员们还是非常喜欢自己的职业,“我们的工作为政府各个部门治理环境提供了依据,而且当完成非常复杂的样品分析并得到准确结果时,还是很有成就感的。”田站长还说,根据监测数据显示,青羊区的河道水质比去年同期好转了不少,这也让大家倍感欣慰。
记者 白洋 李自强 文/图
原标题:每月例行监测风雨无阻 紧急任务须24小时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