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展天府文化风采 成都大手笔打造杜甫“千诗碑”

2017-08-20 07:55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杜诗书法石刻碑廊亮相

“文宗自古出巴蜀”。优越的生产生活条件,滋养出了成都的逸致闲情和绵延诗情。成都诗歌文化长盛不衰,是天府文化深厚底蕴的重要体现。李白的“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陆游的“拂窗新柳色,最忆锦江头”,杜甫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成都就是一座诗歌写就的城市。提到成都的诗歌,必然要提到成都杜甫草堂。作为成都最具诗歌气息的城市名片,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在海内外拥有广泛的影响。如今,草堂又将再添重磅项目:杜甫千诗碑。传千年文脉,承唐宋风雅,展天府文化风采。记者昨日获悉,目前杜甫“千诗碑”项目一阶段杜甫草堂区域已经亮相,项目二阶段浣花溪公园区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千诗碑 草堂一景

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经典卓绝的名家墨宝、古韵悠悠的鲁西青石、精彩绝伦的刻工技艺……记者漫步杜甫草堂,发现绵延310米的杜诗书法石刻碑廊,已然与草堂原有的川西古典园林浑然一体,熠熠生辉。据了解,杜诗书法石刻碑廊是杜甫“千诗碑”项目的一部分。已经对外开放的“千诗碑”项目一阶段是一个集诗书、錾刻、园林、古建筑艺术为一体的传统文化体验场所。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全方位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空间,也为杜甫草堂博物馆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宣传教育、文化研究的平台。

据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刘洪介绍,杜甫“千诗碑”项目布局上分为杜甫草堂和浣花溪公园区。其中,杜甫草堂区主要展示历代名家书写的杜诗,包括杜诗书法碑廊、“春夜喜雨园”和杜诗摘句造景;浣花溪公园区主要展示现代文化名人书写的杜甫诗歌名篇,主要包括诗圣广场、杜甫生平诗意景观、杜诗名篇园、杜诗峡(暂命名)和总碑等工程及配套工程。目前,项目一阶段杜甫草堂区域已经亮相,项目二阶段浣花溪公园区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集大成 石刻碑廊完美亮相

记者在现场看到,杜诗书法石刻碑廊选择的诗歌都是经典之作。其中,既有杜甫意气风发的早期作品《望岳》《房兵曹胡马》,又有沉郁顿挫的《秋兴八首》《登高》;既有感时伤怀的《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咏怀古迹五首》,又有爱国忧民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游人可以漫步诗歌长廊,低吟浅唱经典诗歌,领略千古诗圣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感知一代诗圣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社会责任感。

除了诗作均为经典之作以外, 杜诗书法石刻碑廊更是汇集了海内外20多家博物馆馆藏的41位历代著名书法家的传世杜诗书法精品。从北宋苏轼的《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沲江画图十韵》《暮归》,黄庭坚的《寄贺兰铦》;到元代赵孟頫的《玄都坛歌》《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从明清时期著名书法家祝允明、徐渭、董其昌、张端图、年羹尧、郑燮、何绍基到近现代著名书法家于右任、谢无量、丰子恺、张大千等大家的传世精品均有呈现。此外,杜诗书法石刻碑廊的书法作品选择还尽可能地考虑到所选杜诗书法作品兼顾篆、隶、楷、行、草等各种书体。漫步其间或低吟浅唱、或驻足欣赏,仿佛穿越时空,领略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千年的变化和古代文人墨客的雅兴。

“杜甫精神与书法艺术形式的完美融合,既体现了杜甫伟大高尚的精神,又表现中国书法传统艺术的审美特色,二者兼具,使杜诗书法石刻碑廊成为传承文化、守护历史、经受时间考验的传世经典。”刘洪如是说。

精雕细琢 亭台廊榭尽显诗情画意

杜甫在青年时代,曾经漫游齐鲁大地,并写下千古名篇佳句“齐鲁青末了”。齐鲁青石,因质地坚硬,色泽温润而闻名天下,被视为石刻中的瑰宝,历朝历代都被广泛用于碑雕篆刻。此次,杜诗书法石刻碑廊的所有碑刻石材均来自齐鲁大地中国青石之乡——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这里所出产的青石密度较大,且不易风化,有‘天灰青’之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祥东汉时期的武梁祠、曲阜孔庙等地的碑林均采用‘天灰青’的石材。”据刘洪介绍,此次杜诗书法石刻碑廊共计开采“天灰青”130余块,最轻的也有300余斤。

在杜诗书法石刻碑廊的建设过程中,刻石环节尤为重要。为此,刻工的招募成为关键。据了解,为了招募到全国最优秀的刻工,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专门从四川、福建、山东、江苏和陕西等地招募刻石工匠。通过参加“刻石大比武”的擂台赛,经过金石篆刻家、书法家的严格评审,最终有近百名技艺精湛的刻工,过五关斩六将成功入围。

延伸阅读

苏轼书写的杜诗《堂成》为何成石刻碑廊的开篇?

杜甫一生留下诗歌1400多首,数量众多。如何取舍和排序?历史上书写过杜诗的书法家更是不计其数,如何选择和甄别?“诗歌必须是杜甫的代表性诗篇,能代表杜甫的艺术成就和思想成就。书法作品从古至今必须是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四川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杜甫研究专家王飞强调,按照这两个标准精选出来的杜诗,必然是精华之作。

如今,在杜诗书法石刻碑廊开端,是一首苏轼书写的杜诗《堂成》,为何将这幅作品作为开篇?王飞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将北宋大文豪苏轼写的《堂成》作为杜诗书法石刻碑廊的起点,既因为苏轼是四川人,有家乡情缘的考虑,更重要的是,在按照时间排序的碑廊里,这件苏轼书杜诗是迄今存世可寻的最早一件先贤书写杜诗的书法作品,分量尤为重要。”虽然经典杜诗很多,但存世的苏轼书法作品却很少。“值得一提的是苏轼还为《堂成》题了长跋《桤木卷帖》,更是弥足珍贵了。”据王飞介绍,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年底来到成都,修建草堂。第二年春末,草堂建成。《堂成》便是那时所作。

本报记者 王嘉 摄影 谢明刚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