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高新园区正式开园,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模式 本报资料图片 张青青 摄
“选择在成都创业,是因为我看重成都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环境。”成都泰聚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马天琛表示。近日,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海归创业选择的城市中,成都吸引力位列第三,这对于创业者而言,是极大的信心提振。“用创新的技术,创造前沿的产品,回蓉创业,正当其时。”
马天琛只是成都创业海归圈诸多“名片”中的一张。今年上半年,我市支持9名国家“千人计划”及“成都人才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在蓉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创办企业;支持32名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在蓉创办企业,21名在蓉高校老师到企业开展兼职服务;新增市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工程博(硕)士12名。
通常,沿海发达城市才是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和首选之地,成都不沿边不靠海,何以能让孔雀“西南飞”?
为产业所用 展人才之长
产业生态对创业者更有吸引力
“成都是梦想发芽的地方,是梦想家的家。”谈起多年的创业经历,马天琛很开心。他是扎根成都高新区的上市公司的CEO、全国高校全职在校生创业挂牌上市“第一人”、成都泰聚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1999年,18岁的马天琛第一次离开祖国,只身一人前往英国普雷斯顿市中央兰开夏大学学习。在英国求学的岁月里,他曾萌发过创业的想法,那一瞬间的愿望一直埋藏在心底,推动着他慢慢向梦想靠近。2012年,是全国新三板开放试点的年份,成都高新区举办新三板上市推介会,马天琛所在的毕马威受邀参会。从那开始,他10年前的创业愿望复苏。
“人才追求的是事业和发展,我们要创造环境,以产业留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上对人才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后,7月,我市又发布“产业新政50条”,制定了产业发展的顶层规划,着力引进各方面的人才,给予支持、培育成长。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创业资金是个难题。马天琛团队通过高新区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计划的评审,得到了高新区3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支持和办公用地的优惠政策。“可以说如果没有高新区支持的创业第一桶金和各种政策红利,公司很难发展到今天。”
《报告》显示,经济发展成为海归创业者们考虑的首要因素。而在迈上经济总量过万亿元台阶后,成都的城市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吸引力得到全面提升的同时,也吸引着海归人员前来创业。“我们以产业发展吸引人才,同时要真正为产业所用,展人才之长。”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上半年,我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17745户,同比增长41.26%,其中新增科技企业6003家;新增注册资本6136.38亿元,同比增长47.94%;预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62亿元;全市专利申请量37010件,发明专利申请14308件……成都正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推动着产业“车轮”不断转动的同时,激发着这里的创新活力加速喷涌。
持续关注人才成长 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惜才爱才让创业者更有底气
创办博恩思前,李耀受邀回国筹建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
创业前,李耀认为科学研究需要十年磨一剑,成都是个休闲的城市,在这里可以静心打磨每个细节。创业后,让他感触更深的则是成都惜才爱才的氛围。
李耀在四川大学毕业后出国深造,成为美国马里兰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学博士、美国南加州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研究员,目前担任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访问科学家。李耀把自己的专业与梦想相结合,在医疗机器人研究领域深度研究。2016年,李耀回蓉创办博恩思,公司选择在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落户。
打动李耀的,除了成都领导层的专业见识,更有其服务效率和持续性。“作为高端医疗装备制造领域的创业企业,我们感受到了政府在发展规划方面的前瞻性设计思路,对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产业的扶持,以及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鼓励等。”李耀说。
“我们的人才政策以问题为导向,对人才的成长保持持续关注,不是引进来就万事大吉。” 相关负责人说。以扶持服务为重点,全力构建创新创业良好“生态圈”,成都推出了许多特殊政策——
上月,我市发布《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提出优化人才落户制度,推行“先落户后就业”的落户政策,放宽落户限制,提高落户便利性。我市还将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对重点人才(团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一对一”的人才专员服务,切实解决人才在蓉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在发展关键期,扶上马再送一程。
以创新技术引才 创新活力加速喷涌
科技实力深受创业者青睐
虽然毕业后就选择回蓉创业,但王驰从来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
王驰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毕业后成立公司,开展农业大数据方面的创业项目,一年后将项目落地成都。今年1月,王驰和团队创办的成都易耕云作科技有限公司在成都高新区投入运营。“创业初期,我们不仅获得成都高新区的资金支持,还享受到人才公寓和免费的办公场地等一系列配套支持。”在王驰看来,成都已吸引百度大数据产业园、浪潮大数据创客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建设,资源集中,非常适合创业。
据《报告》,在行业分布上,创业海归们偏好创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其中,创业者创立的企业主要集中在IT、通信、电子、互联网,占比近五分之一。紧随其后的是服务和文体教育、工艺美术,占比分别为14.7%和11.8%,选择金融业的占10.3%。
而这也与成都的状况十分吻合。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成都产业正逐步进入融合发展的新阶段。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趋势日益显现。每年,无数海归选择扎根在这座城市,为成都的创新技术行业发展贡献着力量。
打开一张成都创新地图,高校院所创新资源集聚,拥有高校56所、国家级研发机构30余家、国家级研发平台87个,轨道交通、高分子材料等学科全国领先,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自主创新成果。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6月,我市专利申请量达37010件,发明专利申请量14308件,授权20427件,发明授权3997件,每万人17.7件。此外,6月,成都先后获批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和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是西部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
从顶层设计出发,上月,我市出台“科技成果转化10条”“知识产权10条”。我市将最高2亿元支持建立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同时设立不低于20亿元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规模居全国城市首位,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一盘棋”之下,成都正在成为海归创业热点城市,“蓉漂”正在成为时代风尚。
本报记者 缪琴 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