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城市音乐厅、成都中心等多个重大工程正有序推进

2017-09-06 07:38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张黎   责任编辑: 马兰

   

 

昨日,天府立交桥下东西两侧的绿地上,市民正在大片青葱草地上悠闲地摆龙门阵、休息,一棵棵高大的乔木错落其中……半年前,此处4300余平方米的违法建筑,林立着汽车修理、烧烤餐饮、废品收购及垃圾中转等污染业态,不仅占用了规划绿地,还导致周边环境脏乱差。

拆除违建,打造休闲广场和游园绿地,还绿于城、还绿于民。近年来,成都通过优化扩展城市空间,规范人为开发行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干扰,努力推动中心城区精明增长、低碳宜居。通过优化街区、交通、建筑、文化等城市形态,植入更多绿色节能、生态保护元素,促进城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共生,实现城市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七点:即形成7个街头艺人表演点

一环路南一段内侧,与四川音乐学院相邻的工地,正加班加点进行建设。目前,已经挖好基坑,主体工程正在施工建设。这里便是2018年8月18日将建成启用的成都城市音乐厅,届时在这里天天能看到价格实惠、质量上乘的表演。

“在城市寸土寸金的核心区域规划建设城市音乐厅,这是全国乃至世界众多国际化大都市都少见的一次产业大胆布局”,成都市音乐产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投资约20亿元的成都城市音乐厅,“选址市中心,选择和专业的音乐院校合作,这给人的期待太大了。”在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林戈尔看来,市中心的选址在交通便利上极大地造福了市民,而依托专业高等音乐学院,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就保障了节目源的充足供应和节目的高质量。

除了城市音乐厅的打造外,还将以音乐厅为中心,在周边打造1.2平方公里的成都音乐坊,最终形成一个“对标世界一流的音乐主题文化区和音乐文化产业链”。

优化交通形态

地铁经济结合文创产业

城市生活向下延伸

天府广场今站购物中心

成都轨交商业突破地面局限向下发展的案例

有300多家商家呈条状分布在7条过街通道两边

无缝衔接地铁1、2号线天府广场换乘站

连接锦城艺术宫、远东百货、成都博物馆等热门区域

从城市音乐厅项目步行700米,搭乘地铁3号线,可在春熙路站出站,不用上地面,就可在IFS逛名品店,太古里享用全球美食。也可转乘地铁2号线,来到旅游必到之地、成都城市中心——天府广场。

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的天府广场今站购物中心,“这是依托地铁交通出现的商业形态,也是成都轨交商业突破地面局限向下发展的案例,充分利用城市立体空间。”青羊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地铁1、2号线在此交会,日均50万人次的客流量,再加上成都标志性的天府广场,叠加带来的地铁经济效应价值不言而喻。

除了购物、餐饮等传统商业板块,去年,今站购物中心和成都市青羊区还共同打造文创项目“天府·今站文化广场”,市民可以前来进行文化创意创业活动,也可以来喝盖碗茶,体验老成都生活,或者参加博物馆奇妙夜,感受生命的奥妙。该负责人介绍:“在此,将重点打造今站文创街区、文化传承基地、‘大数据’平台等八大板块,与省图书馆、美术馆、市博物馆、‘成都中心’和蜀都遗址补充融合,联手打造四川乃至西部的文化产业旗帜,引领现代潮流的文化高地、产业集聚孵化的文化基地和永不落幕的文化秀场,在全国省会城市最中心开文化创业集聚区打造先河。”

优化文化形态

保护历史文脉

塑造成都特色文化形态

市域层面的保护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所遗存的山水田林等生态环境格局

成都市自古以来承载经济往来、贸易交通的文化廊道

中心城区层面的保护

遗存的传统空间格局,如历史文化街区、特色风貌街道、文物保护单位等承接着历史遗存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物质

去年,成都市开始编制《成都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主要内容就是保护成都传统的空间格局、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为目的,做到保护与适度利用相结合。

《规划》中划定了一些反映成都市特色和自然风貌的城市特色片区和特色街道,特色片区包括少城、玉林、东郊记忆、人民公园等片区。特色街道如宽窄巷子、武侯祠大街等。对于不同的片区和街道有不同的保护原则,对于特色片区基本要求不减少特色片区类街道的数量,控制建筑物的高度,不破坏建筑风格和色彩的整体性。对于特色街道原则上要求红线不拓宽,景观不减绿,同时控制两侧的建筑高度,要求在改建新建过程中也不能破坏现有的风貌特征,同时不能破坏传统的文化特色。

地点:后子门片区

成都中心将打造世界级中央公园

天府广场所在的区域,有着独特的历史区位。在成都两千多年的建城史中,这里一直作为政治中心及文教中心,是成都独一无二的文化源点。出天府广场地铁站,一路向北,行至后子门,这片区域即将打造一个世界级“城市文化综合体”、中央公园——“成都中心”。

据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中心”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一个城市公共活动的载体。成都现有的其他城市名片更多承载了对外接待的功能,而“成都中心”其核心区域是一片占地六七百亩的城市中央公园,在这里,市民可以健身、休闲、娱乐、观光,是成都市民未来一个大型的露天公共活动场所。

目前,成都中心涉及的“成都文化中心”核心区PPP项目已经启动,投资约100亿。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片区是中优的先行区、起步区、示范区,未来将建成以天府文化为特质、以新型业态为载体、文商旅相融合的城市核心功能区,该区域将突出“文化+”导向,以“三增三减”为手段,实现“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新定位。

地点:武侯祠、南郊公园以西,一环路以东城市片区

三国蜀汉城将打造具有复合功能的三国文化中心

对历史积淀丰厚的成都而言,“三国文化”是成都的著名旅游名片。位于武侯祠、南郊公园以西,一环路以东的城市片区更是三国文化的集中代表地。结合成都体院的搬迁工作,对老校区及周边400多亩土地将进行整体打造,规划建设“三国蜀汉城”。

市规划局建筑规划管理处副处长李骐莉表示:“我们这次规划是要结合目前整个片区提升进行,形成一个以三国文化为主题的城市片区,不仅对它整体功能和现有的资源进行结合,还要打造一个集三国文化的展示、研究和体验为一体的三国文化中心;同时还要对周边的功能和交通进行梳理,优化它的交通组织和配套设施等。”

“锦里比较短,游客进去后不能形成循环,规划把锦里的街道拓展、延伸,现在具体方案还没出来,想法是准备朝一环路延伸。”负责项目实施的兴城集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正在对接国内某知名导演团队,一起深度策划打造“三国蜀汉城”,“看能不能策划一场诸如‘印象三国’之类的大型文艺演出,每晚都可以举行,形成一个成都新的文化地标。”

“在交通组织上,准备提议把3条还没建设的地铁线往三国蜀汉城靠,以后准备通过轨道交通,保证游客市民到达这个地方的便捷性。”兴城集团透露,同时还准备把整个片区的地下空间建设好,让地面不能形成新的城市堵点,包括旅游大巴都要走地下,“通过地下交通的转换,可以直达各个景点,地面则打造为大型的商业步行街。”成都晚报记者 滕杨 摄影 王欢

原标题:立足“蜀都味” 优化城市空间形态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