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本网最新  »  正文

武侯区黉门街社区"奶奶的厨房" 每周三有老人做的爱心午餐

2017-09-07 21:49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张黎   责任编辑: 马兰

IMG_20170614_111516_副本

QQ�0�0�0�220170712141551_副本

QQ�0�0�0�220170526132102_副本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王玲)9月7日报道 每周三,家住成都市武侯区黉门街社区小税巷的四孃家里,随着饭菜香味一同飘出窗户的还有老人们的阵阵欢声笑语,高龄老人在低龄老人的照顾下,每周都能吃上热腾腾的丰盛大餐,这样温暖有爱的场景在黉门街社区越来越常见,这都是长期以来武侯区开展社区营造行动产生的结果。

社区营造鼓励老人之间互相帮扶 周三去“奶奶的厨房”吃爱心午餐

“我们先去买菜,你们先过去坐着看会儿电视,一会儿在四孃家里见。”每周三,家住黉门街社区小税巷的四孃家里,总会准时的响起一片欢声笑语,包饺子、酸菜鱼、清炒土豆丝……十几位老年人围在四孃家的厨房里,热热闹闹的做起了“大餐”。原来,每周三,四孃家都会变身为社区里老人们的公共厨房,这里有个温暖的名字,叫做“奶奶的厨房”。

“奶奶的厨房”是成都市武侯区培力社工综合服务中心在武侯区黉门街社区长期开展的一项社区营造活动。“这实际上就是社区内的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的一个活动。每周星期三,社区里的老人们都会聚集到四孃家里,大家一起动手,做一顿可口的‘爱心午饭’。老人们年纪大一点的有八、九十岁的,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坐着聊天、看电视,动手做饭的都是五、六十岁的低龄老人。”培力社工综合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冯姣介绍。

四孃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四十多年,是社区里的热心肠。在冯姣提出要做帮扶老人的社区营造项目后,热心的四孃立马表示她要参与其中。考虑到社区内有部分老人是空巢老人,缺少照顾,所以经过商量,他们确定了由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的项目,并且给这个项目起了一个温暖的名字——“奶奶的厨房”,项目的固定的活动地点就在四孃家里。冯姣说,虽然五十、六十岁在年龄上来说也算老人,但社区里这些年龄更大的例如八十、九十岁的老人,其中一部分还是独自生活的空巢老人,他们更需要帮助。

近一年的时间后,哪怕不做饭,老人们也习惯了每周星期三都到四孃的家里去坐一坐,大家一起拉拉家常,组织一些小的活动,邻里之间互相联络感情。“目前来看,这个项目运行的情况非常不错,到四孃家里‘做客’的老人越来越多。比起自己坐在家里看电视,这些事情大大的丰富了老年人们的生活,同时还让高龄老人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积分制度鼓励居民参与社区营造 黉门街社区已有七八个社区自组织

一个简单的社区营造项目就能为社区老人们带来这样多的改变,那么,如何培养社区居民们参与社区营造的意识,让他们更加积极的参与、甚至主动提出一些社区营造项目的想法呢?冯姣和社工服务中心的同事们动起了心思。他们了解到,国内外一些社区营造项目发展较好的社区都会采用积分制来鼓励社区居民。冯姣介绍,积分制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居民通过参与社区营造活动为自己积分,积累到一定额度可以到社区的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以此鼓励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活动。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冯姣眼里的社区营造有了更实际的意义。“通俗点来讲,就是让居民的公共意识提升,让他们意识到,在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中,我是发言人,我提出的意见会被采纳,社区的很多事我们能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让他们产生主动参与院落建设的念头。“所以,前期的社区营造以带动居民参与意识为主。后期主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社区事务,最后实现让社区更温暖、邻里之间更亲近的目标。”

有了主动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再将有着相同兴趣的居民聚在一起,就形成了社区自组织,社区营造行动就以这些社区自组织为单位。记者了解到,黉门街社区从2016年开始社区营造行动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在社区内常规性的社区自组织都有七八个,包括了摄影班、电脑班、手机班、太极班、舞蹈班、妈妈读书会、故事小屋等,几乎囊括了社区内的绝大部分居民。

冯姣告诉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社区营造在社区建设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就像“奶奶的厨房”项目中的老人们,或许他们并不懂社区营造这四个字的具体含义,但是却通过社区营造的项目,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社区邻里之间的温暖。“2017年到2018年我们将更加侧重于院落活动,希望能形成更多的自组织,并对这些自组织进行孵化、培育,更好的带动全社区的居民参与社区营造。”冯娇说。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