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机制顺,则人才聚、事业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016年,中央颁布《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从中央到地方全面发力,加快推进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引进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为人才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国际科技论文收录量和被引用量连续多年排名世界前列;铁基超导、量子通信、载人航天等关键领域相继取得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突破;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等一批顶尖人才不断涌现……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人才资本对经济资本增长的贡献率已由2010年的26.6%攀升到33.5%。人们欣喜地看到,随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坚冰”的不断融化,中国特色人才制度的优势进一步彰显,“天下英才纷至沓来、源头活水驱动创新”的愿景正逐渐演变为现实。
自我革新,向用人主体放权
8个工作部门,56个审批环节,84个审核要件,两三个月的办理时间……以往,在天津办理人才引进手续,不仅需要各部门“分头跑”,还要“反复去”。如今,审批环节减少到19个,审核要件精简为44件,90%以上的服务事项可以及时办理。
“几年前,我爱人办理落户用了三个月,现在我备齐材料上传到网络后,从审核到制卡一站式办理,只用了15分钟。”在天津市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博士谢虹为便捷的服务点了个大大的赞。
天津市的探索是政府深化人才领域“放管服”改革的一个代表。长期以来,人才管理中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饱受诟病,《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出台后,就落实《意见》中关于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的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勇于自我革新,积极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消除对用人主体的过度干预,用政府减权的“痛”,换取人才创业创新的“爽”。
打破部门利益固化藩篱,优化人才服务——
国务院分7批取消了433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削减比例达70%以上。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受益范围向地方和部委人才项目扩展。北京、天津、陕西等地清理和规范人才招聘、评价、流动等环节中的行政审批和收费事项,为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四川、宁夏等地建立起了人才管理服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
勇于自我革新,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
浙江和湖南将职称评审权下放单位,提升了人才评价的准确度,更好地促进了人才的优化配置;江苏、湖北、青海等地创新事业单位特设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引进急需高端人才不受编制总量和结构比例限制;黑龙江将科研经费预算调剂权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劳务费比例不再受限。
突出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各地各部门不断完善人才供求、价格和竞争机制,构建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积极培育专业社会组织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数据显示,2016年人力资源服务业全年营业总收入达1.18万亿元,行业从业人员突破55万人,“求职到市场、招聘找市场”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啃“硬骨头”,为人才松绑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谭立英教授和团队最近很振奋。他们的科研成果“星地激光链路系统技术”曾获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去年3月,在学校和黑龙江省的支持下,谭立英牵头成立了哈工大卫星激光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其中科研成果知识产权作价入股1.332亿元,占66.6%。而且,学校将85%的知识产权收益奖励给了谭立英的科研团队,这是她20多年来想都不敢想的事。
“守着金饭碗要饭吃”曾是不少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写照。集聚着大量人才和海量成果,但由于限制多、管得死、缺少有效激励,科研人员对产业化积极性不高,大量科研成果在实验室里“沉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强化激励,用好人才,使发明者、创新者能够合理分享创新收益”“让科研人员名利双收”“让人才能够在政府、企业、智库间实现有序顺畅流动”,为改革指明了方向。
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11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探索股权期权分红激励具体办法,让人才合理合法享有创新收益。上海、河北、福建、广东等地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配套文件;湖南等地积极探索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规律和方法,鼓励人才以专利、技术、知识等参与市场分配。安徽等地推行股权期权激励,让人才在创新成果运用中有份额、有股权。
2017年1月,《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注重职业操守,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突出对工作实绩的考核”“发挥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一系列有针对性、含金量高的举措,有力破解了职称制度体系不够健全、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管理服务不够规范等存在已久的问题。
《意见》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规定要求,全面破除体制机制顽疾,频频放出政策“大招”——
云南、贵州、甘肃等地不再把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作为申报和参评的必备条件;山西、重庆、河南等地畅通特殊人才晋升通道,对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的人才实行破格评聘,且不受名额限制;浙江等地广泛开展企业、行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衡量人才不再“一把尺子量到底”。
2017年3月,《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印发。“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离岗创业期间取得的业绩、成果等,可以作为其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挂职或参与项目合作”……《指导意见》剑指禁锢事业单位已久的体制内外壁垒,让很多“研有余力”的专技人才彻底放下思想包袱,政府、企业、智库融合的人才流动“旋转门”正在变成现实。
5年来,一系列政策打破了固有的条条框框,实现了以财富回报才智。改革释放的活力,持续激活着人才创新创业的一池春水——
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成使用,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使用中国自主研发芯片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再次刷新世界纪录……一系列我国原创性科研成果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
优化布局,引导人才在基层建功立业
江西南昌县武阳镇郭上小学仅有几十名学生,前来任教的教师来去匆匆,常有通过招考来此的青年教师还没等到入编就辞职。校长杨小春告诉记者,由于师资缺乏,当地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孩子前往县城上学。
江苏扬州市汤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陆续增添了B超、X光机、生化分析仪、电子胃镜等设备,中心负责人说,有的仪器买过来一直当摆设,因为没有合适的人去用它。
最活跃的发展动力在基层,最复杂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人才招不进、留不住的问题,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普遍存在。2016年7月,人社部印发《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意见》,按下了改革的“快捷键”。
“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制约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加快推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保障等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这份意见剑指束缚基层专技人才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着眼于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让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实现。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地纷纷贯彻意见要求,政策创新亮点迭出——
聚焦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招人难”的问题,江西、四川、陕西、山东等地先后改进完善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办法、优化基层单位岗位管理制度:放宽条件,降低进入门槛,规定招聘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可采取直接考察等方式;建立岗位结构比例动态调整机制,适当提高基层事业单位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扩大农村教师、农技推广特设岗位计划实施范围和规模,完善全科医生特设岗位政策……
针对基层专业人才评价机制与实际脱轨的情况,河南、重庆、江苏、宁夏、湖北、贵州等地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推行职称评审改革:在中小学设立正高级职称、淡化论文、科研要求,对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再做统一要求;高校毕业生到乡镇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可提前1年直接申报相应系列中、初级职称;长期扎根农村基层、艰苦边远地区工作,做出重要贡献业绩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破格参加职称评审……
“论文和科研是我们的短板,拿这些去评高级职称,根本没信心。现在看的是全科医生的专业水平,都是我们平时做的,干得好就有希望。”去年,重庆南川区冷水关乡卫生院院长蒋德才通过了基层全科医生副高职称评审,在乡镇工作了20余年的他很欣慰,身边的同事也觉得是实至名归。
构建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拿到了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通用再保险公司亚洲区非寿险合约首席承保人罗豪笙很激动,“永居证为我带来了诸多便利,最直接的就是再也不用每年都办签证了!”
2013年,出境入境管理办法及配套法规中专设人才签证类别并正式启用。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对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对外国人来华放宽条件、简化程序,永久居留身份证数量持续上升,其中2016年办理1576人,较上一年度增长163%。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千人计划”引领带动下,境外来华专家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来华专家已由2011年的52.9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60余万人次,年均增长5%以上。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振聋发聩。
五年来,我国不断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方式,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大力推进国家“千人计划”的实施力度,敞开大门,不拘一格,柔性汇聚全球人才资源。数据显示,共引进4320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文化艺术等领域海外高层次人才,占国家“千人计划”实施以来引进人才总数的60%。
截至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65.11万人,其中,70%均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回国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正在形成。
回顾既往,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信心百倍。
随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红利不断释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正加速形成,纷至沓来的天下英才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磅礴动力!
原标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