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优化生产经营方式 树起成都现代农业“金字招牌”

2017-10-04 07:24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成都农村更加美丽富裕和谐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围绕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优、绿、特、强、新”五字要求,不断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今年上半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84.1亿元、同比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91元、同比增长9.3%。

亮点工作

瞄准农业供给侧发力 向市场要效益

金秋十月,成都平原的稻田上欢声笑语。在“稻鱼共生”模式下,优质的新米和肥嫩的鱼儿让农民一田双收,而金色的稻田和丰富的活动让市民们流连不已。

这就是成都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效益——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据悉,围绕成都市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我市充分发挥都江堰精华灌区优势,大力推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两区”划定,加快建设崇州优质粮油产业园、蒲江特色水果产业园等6个市级重点产业园。优化生产结构,突出发展精深加工、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6个重点产业,新增猕猴桃、晚熟柑橘等连片规模种植面积20万亩。优化品质结构,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达1282个,占食用农产品比重达80%。优化品牌结构,做亮“天府源”市级公共品牌,推动郫县豆瓣、蒲江丑柑等区域品牌和新希望、通威等企业品牌做响做大,累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7个,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291个。

创新农业农村经营方式 向改革要动力

全省农业农村改革经验交流暨工作推进会、西南四省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现场会、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部署推进会……今年以来,一系列国家、省级农业农村工作相关大会相继在我市召开,来自全省、全国的代表参观了成都美丽富裕和谐的新农村,对成都市先行先试,统筹城乡发展带来的巨变赞叹不已。

在近年来中国农业农村的改革发展中,“成都实践”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首个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2016年全国33项农村改革中,成都市承担的就有15项。

目前,我市已完成1585个村(社区)集体产权股份化改革,占比超过45%;以146个标准化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为阵地夯实农业公益性服务,培育代耕代种、农资配送、粮食烘储等社会化服务组织4625家,耕地规模经营率达59.9%;按照农村金融服务、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农业农村电商服务“三合一”方式,全域开展“农贷通”平台建设,促进现代农业与现代金融有机融合,今年以来新增涉农贷款余额259亿元,同比增长10.5%。

坚持生态资源变资本 向绿色要未来

经济发展是否一定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千里沃野的成都平原,答案是否定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市的成功创建,即是我市绿色农业发展最有力的说明。

全面贯彻全国“双安双创”现场会精神,认真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我市全域推行网格化监管模式和质量安全联盟做法经验,全域开展“成都智慧动监”和农产品质量溯源平台建设,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大规模开展改田改土,强化耕地保护和有机质提升,按照田网、渠网、路网、林网和服务网、信息化网、设施用地网“七网配套”标准,启动实施1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行动,上半年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22.7万亩。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深入实施“一控两减三基本”行动,积极推广种养配套、稻鱼共生等循环模式,新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22个、发展稻田综合种养5.8万亩。

同时,我市还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深化农业创新创业,广泛开展创客沙龙、嘉年华、创享会等系列活动,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建成农村电商产业园10个、入驻电商企业420家,农村电商销售额达32亿元,同比增长20%。

典型点位

小镇举行乡村文化旅游节

每天上万市民来钓鱼摘果

正逢国庆大假,这几日,金堂县云合镇资水河边充满着欢声笑语。“云合水乡·蟹果飘香”2017资水河乡村文化旅游节在这里举行,每天上万市民在这里钓鱼、摘果、逛特色农产品展,度过了一个颇具乡村特色的假期。

金堂县云合镇,这个曾经在成都市几乎没有知名度的边远小镇,竟然也能每天吸引到1万人,这正是我市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大力推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位于金堂县东南一隅的云合镇,背靠龙泉山脉,清澈的资水河穿镇而过。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近年来,这里大力发展都市需求的现代农业产业,以资水河大闸蟹、生态鱼虾养殖以及猕猴桃种植采摘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粗具规模,也为生态旅游打下了基础。金秋时节,瓜果飘香,鱼虾肥美,资水河大闸蟹品鉴和一系列稻田体验活动轮番上演。记者看到,主会场旁边稻田内可开展稻田捉鱼、稻田拔河、稻田捉泥鳅、稻田捉鸭子等体验活动,游客居住期间可在此开展篝火文艺晚会、啤酒节、萤火虫放飞等;而果园里上千亩优质猕猴桃熟了,从9月到11月,既可为游客提供现场采摘服务,在猕猴桃基地外沿河岸,还建设了可移动体验小木屋供游客居住,让城里人可在这里充分体验到乡村的生态环境和田园野趣。

据悉,为了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现代农业内涵和效益,我市近年来加快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以赏花品果、采摘体验、度假养生为主题,推动农业主题公园、度假乡村、精品民宿建设,创新开展中小学农事科普教育活动,上半年全市乡村旅游总收入达117.4亿元、同比增长19.8%。

心语心愿

成都市民菜篮子

会更丰富更安全

站在成都的土地上,曾经长时期在新疆工作的陈锋格外兴奋——去年他还是海升集团新疆工厂的副总经理,随着公司在蒲江县的柑橘示范基地和产业园项目启动,他告别苍凉粗犷的大西北,来到了和风温润的成都。

“成都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最好的城市之一,不仅自然气候条件好,还是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现代经营意识和种植技术都走在前列,而蒲江县柑橘产业标准化集约化程度较高,土壤条件也好,柑橘品种品质在全国都是响当当的,我们愿意在这里发展,和成都共同成长。”陈锋满怀憧憬地说。

而作为一名家庭主妇,家住青羊区泡桐树街15号院的居民张林华也对成都的农产品充满了期待。张林华负责全家人的饮食,家里有70岁以上的老人和3岁多的孩子。现在成都市场上的蔬菜肉类品种越来越丰富,在让她感到方便的同时,也希望有更多更安全优质的产品。“相信我们成都,能让市民菜篮子更丰富,更安全!”

本报记者 陈泳 李萌 文/图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