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大邑县援藏干部赵小刚在大邑县教育局援建的松潘县城关小学少先队大队部辅导学生
“选择支教,因为艰苦是磨砺人生最好的硎石;奉献教育,因为学生的成功足以让人骄傲一生。”谈起援藏,大邑教师赵小刚如是说。此次在阿坝州松潘县支教已经是他的第二次赴藏区支教之路。无论在哪里援藏,他都视为故乡,将受援学校当做自己的家、将藏区孩子当做自己的亲人,潜心投入支教帮扶工作中,为藏区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年前,作为援藏干部,赵小刚带着大邑县教育工作者们的重托,告别亲人,离开家乡,来到了“雪域高原”松潘,根据安排,他挂任松潘县城小副校长,分管学校德育工作。虽然有过高原生活工作的经历,也在心理做好了接受挑战的准备,但当他站在海拔近3000米的松潘古城时,缺氧导致的严重高反让他连续数日无法入眠,然而,在接到松潘县城关小学安排的任务后,他顾不上头晕目眩、鼻孔流血,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藏区大多数孩子的语文底子十分薄弱,许多孩子甚至无法流畅地用汉语进行沟通。面对这些孩子,赵小刚意识到,只有改变教学方式,重新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才能提高孩子们的汉语水平。基础差,他便从最基本的汉语拼音教起;教一次不够,就教第二次、第三次,直到孩子们听懂为止。为了激发学习兴趣,每学期他都要自掏腰包,买来书籍、文具奖励学生。
“在这里,我们把内地比较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理念传授给当地的老师。”赵小刚积极争取大邑县教育局支持,协调了多次对口帮扶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大邑县、松潘县的教师队伍相互考察交流、帮扶结对,有效提升了受援地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业务水平。看见学校一天天的变化,松潘县城小校长沈兵欣慰地说:“大邑的支教老师确实是来帮助我们的,赵校长真是一个‘硬扎’的人!”
成都传媒集团特别报道组记者 李萌 于遵素 但唐文 摄影 谢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