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一日援藏人,一生汉藏情。两年脱贫攻坚、三年巩固提升、五年高标准全面小康是我们的庄严承诺。9月底,成都各媒体记者兵分两路,走进丹巴、康定、道孚、黑水、马尔康、松潘、小金等7个县市,深入藏区村寨,用心记录援藏工作的成都印记,倾听成都援藏人在工作岗位上的感人故事。短短一周采访,记者看到了许多全新的援藏项目,感受到了成都援藏干部人才无私的奉献,体会到了藏族群众的浓浓深情。俄瓜村的紫皮大蒜基地初具规模,十里回乡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老乡们不出远门就有义诊送到家……即日起,本网将推出“践行走转改 援藏一线特别报道”,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记录成都援藏带给雪域高原的改变。
黑水县俄瓜村村支书齐王与村民阿合米搭档配合晾晒鲜蒜
“手脚再来麻利点!”骑坐在高高的棚架上,接过村民阿合米递来的蒜把,黑水县双溜索乡俄瓜村村主任齐王麻溜地将蒜把搭在棚架上。高原夕阳的余晖洒下一片金黄,抬头看了看天边,齐王顾不得擦去头上豆大的汗珠,要在天黑前加紧和村民们晾晒刚刚从基地中采下的鲜蒜。
齐王和村民忙活的基地正是彭州市响应省委、市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对口支援黑水县的成果。一个是全国蔬菜产业十强县(市),一个是高原无污染生长区,这样的组合搭配在一起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也催生出农业新品牌。彭州市紧扣黑水产业扶贫思路和生态效益农业发展方向,深挖两地资源禀赋优势,着力于紫皮大蒜产业,促成彭州优势资源在双溜索乡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俄瓜村建立100亩大蒜标准化种植基地,找到高半山产业发展突破口,助推黑水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
盘“活”闲置山地
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盘旋而上,左边是陡崖峭壁,右边是万丈深渊,与记者印象中的种植基地有些出入。秋意渐浓的山间,树梢悄然染上了成片的金黄。醉心于高原美景的同时,采访组的队员们也不禁有些疑惑,这是通往标准化示范基地的路吗?“别慌,待会儿就知道了。”随行的彭州市援藏干部岳军笑得有些神秘。
“到啦!”就在采访组困惑之际,岳军指着高半山区一片开阔的山地说道。顺着看去,成片的蒜地随地形开垦,山崖边较为平缓的土地都平整出来,像梯田一样错落有致地种上大蒜。“作为黑水县紫皮大蒜的种源基地,我们将为全县提供优质种源。今年,基地100亩大蒜保守估计纯收入十万元。”夕阳下,齐王满是皱纹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看到齐王和村民们一边忙碌手中的农活,一边有说有笑地聊天,不时还唱起轻快的藏歌回荡在山间,岳军也融入其中,帮着搬运鲜蒜。而说起刚来俄瓜村任第一书记的时候,岳军却怎么都轻松不起来。
“俄瓜村大部分土地都是闲置的山地,村民只有上山采药,或是小规模种点紫皮大蒜、青稞等作物,满足自用。”经过多次摸底,岳军发现村民们辛苦种下的青稞地忙活一年也只有一千多块的收入。不仅如此,在内地市场动辄单价十多块的紫皮大蒜,在这里却零散的种植自用,既没有种植规模,也没有产业效益。
“黑水紫皮大蒜蒜瓣肥大,汁多,辛辣气味浓郁,富含丰富的大蒜素。”在彭州市援藏队的协调下,彭州市蔬菜协会专家现场调研,为黑水紫皮蒜产业化发展找寻突破口。针对黑水紫皮大蒜品质高,但长期以原始分散方式种植,产量不高、销路没有完全打开的问题,彭州市利用自身蔬菜产业高度发展的优势资源,促成彭州市蔬菜协会、成都萱源农产品有限公司在双溜索乡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俄瓜村建立100亩大蒜标准化种植基地,将原本闲置的山地盘活,解决了高半山产业发展难题。
“夜校坝坝会”传真“经”
绕着搭满鲜蒜的棚架走了一圈又一圈,岳军不停地上下翻看蒜群,并不时停下来记录鲜蒜的情况。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已经翻过了大半,这些原始材料都将及时反馈给成都萱源农产品有限公司的农技专家,以便监测大蒜的品质。等到每周一次的“农民夜校坝坝会”时,驻点农技人员会手把手帮村民们解决。
“每次村上召开‘坝坝会’,天还没有暗下来,村委会的小院里就挤满了人,没有座位的就站着。”说起“坝坝会”齐王连声赞道,“彭州亲人把新技术传到了村里,新产品送到了手里。”
公司确定专业农技人员驻点开展种植技术全程指导,利用“农民夜校”、坝坝会、现场会……彭州利用一系列的渠道,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开厢、施肥、播种、覆土、盖膜、采打蒜薹、运输储存。同时,彭州还为蒜农免费发放了共计11800多斤蒜种、农膜、有机肥等农资,多层面、多节点对俄瓜村的村民进行培训,培养村民养成良好种植习惯。
去年底,在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上,“黑水紫皮大蒜”再次吸引了不少眼球。“单株直径增加1/3,大蒜素含量进一步提升,这是紫皮大蒜的新突破。”托起大半个拳头大小的“黑水紫皮大蒜”,前来观展的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客商孙红赞不绝口。而荣誉的背后是彭州市和黑水县多方面努力的成果。据了解,目前黑水县大蒜种植面积由10亩扩大到100亩,预计3年内将示范基地优良品种在全县铺开,将扩大到3000~5000亩。
期待“黑水紫皮蒜”成品牌
“钱”景广阔,还得打出名气。而作为农业部八大重点批发市场之一,日均蔬菜交易量达7000吨,西部最大的蔬菜一级市场,彭州濛阳“四川农产品交易中心”无疑是最佳的领头人。“携手濛阳批发市场一起做,好日子还在后头。”不久前,俄瓜村与四川农产品交易中心的合作让齐王和乡亲们见到了产业的效益,大家心里就像吃下了“定心丸”。
“100亩大蒜基地采打蒜薹2100余斤,直接经济收入20000余元,预计全年纯收入可达13~15万元。”看着一辆辆满载蒜薹的货车驶出大山,细数蒜薹带来的效益,习惯了刀耕火种、自给自足了大半辈子的齐王尝到了甜头。彭州以濛阳“四川农产品交易中心”为代表的现代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链接到黑水,主打“生态无公害”优势,在彭州设立黑水农产品销售专区,推介黑水大蒜产品。同时,召开产品推介会,动员辖区内沃尔玛、永辉等大型超市设专柜销售黑水大蒜产品。发挥冷链物流优势,帮助黑水运输、储存大蒜产品,并利用天然的市场时间差实现平峰填谷,最大限度提升产品附加值。
“‘大品牌+小品牌’是我们的品牌战略。”岳军告诉记者,目前黑水县已经成立县级公用品牌“黑水紫皮大蒜”,下一步还将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并接受验收。除此之外,“黑水紫皮大蒜”也被纳入区域公用品牌“阿坝净土”旗下,将作为阿坝州特色农产品,推荐出去。
“通过四川农产品交易中心,今后,黑水的紫皮大蒜还将融入‘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岳军介绍到,彭州根据濛阳批发市场价格指数变化,为黑水及时提供种植、销售等信息,不断提高黑水农业管理效能、种养效益。“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带领群众种什么。”
金秋的山林层林尽染,余晖暖暖地洒向大地,山间田边的劳作还没停歇,山谷中不时回荡着悠扬的藏歌,就像一场蓄势待发的产业升级,即将浩浩荡荡地在黑水大地铺陈开去。
【记者手记】
一个是全国蔬菜产业十强县(市),一个是高原无污染生长区,这样的组合搭配在一起势必会发生强大的“化学反应”。见惯了“数据扶贫”、“资料扶贫”,看见彭州结合自身丰富的经验和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倾尽全心全力帮持黑水兄弟发展产业,记者着实有些感动,也为这样的创举点赞。在成都市声势浩大的援藏帮扶中,成都人想要留给藏区同胞的,不是简单的“平均数”增加,而是将精力聚焦在“大多数”困难群众身上,而发展产业无疑是持续“造血”的内生动力。彭州将经验技术和产业链带到黑水的深山中,手把手教给占大多数的困难群众,把握这场产业提档升级机遇,通过勤劳致富增收奔小康。
成都传媒集团特别报道组记者 李萌 于遵素 但唐文 摄影 谢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