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道孚油菜花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10月9日讯 “丹巴的风,道孚的葱。”在甘孜州,这样的说法早已形成。道孚大葱因口味独特、易保存等特点享誉省内外,成为当地农产品响当当的“金”字招牌。而产业的形成,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按照省委对口援助的统一部署,成都市郫都区第四批援藏队自2016年9月入驻道孚以来,聚焦全县脱贫攻坚,通过强支撑产业,聚人才智力,变“输血”式援助为“造血”式脱贫,切实增强道孚县经济内生动力。目前,已投入援助资金1318万元。
近日,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走进甘孜州道孚县,看到正在郫都区援藏工作队的帮助下,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发展高原现代特色农业 打造“道孚葱”品牌
在道孚县麻孜乡沟尔普村志华农场道孚大葱种植基地里,村民阿秀和工友们正在一拢拢的清理田间杂草,并时不时挥舞锄头将松土向上翻培,看着成片葱子长势喜人,一片浓绿,都期待年底卖个好价钱。
大葱种植基地
麻孜乡沟尔普村大葱种植专业合作社于今年年初成立,共流转沟尔普村300余亩土地,用于种植道孚大葱。合作社把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民,组织进入种植基地工作,不仅拿到了土地租金,也有了稳定的务工收入。“我家里租出去了3亩地,现在自己过来干活,一天还可以挣100块钱,我们村里60多个人都轮流过来干活了。”阿秀说。
“杨葱!过来,这边有点问题。”说道道孚的大葱种植,更不得不提一个人的名字,那就是郫都区第四批援藏队队员杨泽波,而对于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来说,更喜欢喊他的昵称——“杨葱”。
在郫都区第四批援藏队进入道孚县工作后,设立了7个项目组,每组设一名组长,来主要负责该项目组的推进。由于之前一直在农业部门工作,杨泽波被定位道孚大葱种植示范基地项目负责人。“道孚大葱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我之前又是从事农业的,我相信我的转行业可以帮助到到底的老百姓。”杨泽波说。
在项目确定后,杨泽波就基本住在了基地里,每天挨家挨户的去和当地农户协调沟通,在半个月时间内,终于敲定了需要流转的300亩土地,同时,郫都区援藏工作队与郫都区志华农场也敲定了大葱基地的合作关系。“道孚大葱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志华农场是郫都区一家集种植和养殖为一体的现代化立体式新型农场,在成都拥有多处种养殖基地,并与北京华联、步步高、万达永辉等超市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市场拓展能力强。这样我们的大葱既不愁种,更不愁卖。”杨泽波说。
”杨葱“正在介绍手中的大葱
郫都区第四批援藏队副领队肖健告诉记者,道孚大葱种植基地共投入500万元建设,采用“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主种区边贫困户种植增收。如今,道孚大葱种植基地已带动周边农户种植大葱1000余亩,销售收入预计达800多万元。“过去种植青稞每亩毛收入只有650元左右,除去种子农药、人工投入等开支后,亩均纯收入不到400元。现在流转土地种植蔬菜,预计每亩纯收入5000元左右。”
麦粒神山下的小海子和远处的“藏家乐”
建立示范点 麦粒神山下建起成片“藏家乐”
离道孚县大葱基地不远处,有一座山,被当地人称为“麦粒神山”,而在山脚下,有一片小海子——汊措嘎布。
有山、有水、有美景,更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什么不发展旅游业?当郫都区援藏工作队意识到这一点,第一时间将沟尔普村定为全县“藏家乐”建设示范点,同时将郫都区餐饮协会引进到沟尔普村,与沟尔普村旅游发展合作社一起开发新式藏家乐。
“现在全家一年的收入顶的上以前十年!”当记者见到全村第一个开起“藏家乐”的巴登大叔时,他脸上一直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用他的话说,自己就是这个村子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巴登大叔今年60多岁,祖辈都生活在沟尔普村,听说村上准备搞“藏家乐”建设,他第一个去村委会报了名。“原来这里啥都没有,工作队来了,就给我们将搞‘藏家乐’很好,可以挣钱,现在看来,工作队确实给我们办了好事。”报名后,工作队从郫都区餐饮协会引入了专业的技术人员,将村民的房子进行重新装修,并且聘请有藏餐经验的厨师,手把手的教学。“现在我的女儿,老婆都在藏家乐工作,一家人的工作都解决了。”巴登大叔说。
巴登大叔的藏家乐内景
负责藏家乐打造项目的郫都区餐饮协会工作人员陈刚告诉记者,为了帮助村民形成产业规模,工作队和餐饮协会每套房屋投入了近80万元,前三年采取租赁模式,每年向村民支付6万元的费用。“我们就采取‘传帮带’的这种形式,先用我们自己的厨师,服务员,同时开展培训,逐步让村民也可以融入进来,三年以后做出规模了,村民们也熟悉了这种模式,就可以将‘藏家乐’真正的做起来。”陈刚说。
村民正在油菜花地里收割
打造万亩高原油菜基地 开出美丽“援藏”花
“从没有想过在高原还能看到这么美的油菜花!”来自甘肃的游客刘先生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从道孚县城往八美镇行驶,越接近八美,路两边的油菜地越多,不少村民在收割油菜籽。
郫都区援藏工作队副领队肖健介绍,今年,甘孜州提出建设3个百公里产业示范带战略后,道孚县因地制宜,倾力打造协德乡、八美镇、麻孜乡、格西乡、孔色乡、木茹乡等7乡一镇百里休闲生态农业产业带。此外,郫都区援藏工作队引进成都市润康油脂有限公司以订单生产模式发展高原春油菜,即,采用高于上一年成都市场价0.4元/公斤的价格签订保底收购合同,若当年市场价高于保底价则随行就市。如今,道孚县油菜种植从分散小规模走向规模化连片经营。目前,道孚县共种植油菜25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高原春油菜种植基地。
“除了种植,我们发现油菜花的种植还带来了很大的旅游效益,所以我们决定搞一个油菜花节。”在援藏工作队的手机上,记者看到了油菜花节时的盛况,金黄的菜花与青山绿水、藏式民居相融,绘成一幅幅绝美的画卷。而遍地金色的花海,更是与远处的藏局相得益彰。“今年7月,油菜花最美的时候,大量的游客都来我们这里赏花,最多的一天达到了将近20万人。”肖健说。
变“输血”为“造血” 推动道孚县脱贫攻坚
记者了解到,在《成都市郫都区对口支援道孚县五年规划(2017—2021年)》中,郫都区共计划投入援助资金1.05亿元,其中,产业发展投入3350万元,占31.9%。2017年计划援助投入2506万元,其中产业投入1083万元,占43.2%。
郫都区第四批援藏工作队领队闵晓春介绍,2016年9月以来,郫都区认真落实省市对口援助工作要求,始终把产业援助作为对口援助道孚发展的根本性举措,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创新“三点一线”模式,实施精准援助,帮助道孚县走出了一条具有高原特色、道孚特点的现代农牧业发展之路。其中,郫都区各部门与道孚县各部门逐一建立对接关系,针对道孚人才匮乏,产业支撑乏力现状,积极实施人才互派、送医支教、规划编制、产业扶贫、农旅融合、商贸流通、创新创业“七大行动”。目前,已投入230万元,帮助编制规划3个,培训干部人才160人次,启动产业扶贫项目6个,开展商贸交流4次,实现46人在郫都区稳定就业。
“扶持培育藏区特色产业,不是给点钱,帮着建个基地就完了,而是真正引入市场主体,让产业发展有依托、可持续发展。”闵晓春说,这几个产业项目都引进了专业的龙头企业、团队进行打造,综合采用企业带动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打通产、销、推广链条,真正变“输血”为“造血”,推动道孚县脱贫攻坚,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成都传媒集团特别报道组记者 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