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区打造太古里、水井坊、崇德里等商旅文融合发展的特色街区
幸福场
许燎原当代艺术馆
锦江区提升生态品质,建成白鹭湾湿地和一批健康绿道、街头绿地
濯锦之江,源远流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锦江区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聚焦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国际性生态型精品城区”总体目标,突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工作主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发展和党的建设,谱写了锦江发展的精彩篇章。
站高才能谋远,谋远方得未来。
在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征程中,锦江区肩负着引领城市繁荣、发展服务经济、提升城市品位、展现城市形象的重大责任使命。该区抢抓机遇、主动作为,聚力“中优”,打造“品位锦江”,努力建设“新经济高地、国际化城区”,力争当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为此,锦江区将加快推进三次产业、金融创新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更多的新业态、新平台、新服务,抢占产业分工的价值高端,促进服务经济的突围发展,构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梯次推进、有机更新的迭代产业体系,为锦江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同时,顺应快速发展的国际化趋势,以国际视野、国际标准、国际规则,审视谋划整体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丰富国际元素,完善国际功能,加快集聚国际企业、国际人士,充分吸引国际旅游、国际消费,参与世界城市分工和产业合作,增强全球视域下的要素聚集和辐射能力,大幅提升锦江的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打造新经济高地
全力促进“1+1+3”主导产业集聚发展
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步入新阶段!
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积蓄冲刺世界城市的能量,必须依赖产业实力的不断壮大。
锦江区将以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为导向,加快推进要素供给侧改革,培育产业生态链生态圈,做大做强总部经济,快速发展新经济,重点发展商业商务、金融服务和文化创意,全力促进“1+1+3”主导产业集聚发展。
近年来,锦江区通过总部经济楼宇信息平台,先后成功引导一批知名总部企业成都分公司梯度转化升级,提升总部能级,扩大总部企业辐射范围。目前锦江区已聚集了一批世界知名的咨询、策划、设计、市场调查等咨询业区域性总部、分公司、办事处,并引进了一批以人力资源服务、知识产权服务、财务服务和科技服务等为内容的专业服务业区域总部、分公司和办事处。
放眼未来,锦江区更是提出了打造国家中心城市总部经济引领高地的宏大目标。该区将以高端楼宇为载体,以招引一批、培育一批、转化一批的举措为抓手,通过市场主导与政府扶持,初步构建“内培外引”的总部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具有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总部集群发展。
在“新经济”领域,锦江区聚焦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而催生的全新经济形态上。锦江区明确,将通过加快推进三次产业、金融创新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更多的新业态、新平台、新服务,抢占产业分工的价值高端,促进服务经济的突围发展,构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梯次推进、有机更新的迭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增长从中高速向中高质转变,为锦江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在商业商务方面,锦江区正统筹促进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正加快形成“一核、两片、多点辐射全域”的商贸业发展格局,建设国际化商业中心、消费中心。在中央商业核心区,推动春熙路—盐市口、红星路—大慈寺、合江亭—水井坊连片聚合发展,建设千亿商圈;在锦江国际新城商业片区,以攀成钢、锦华路片区为重点,整合二环路沿线商业、商务资源,推动新兴商业区强势崛起;在成都东部新城商业片区,锦江区正着力推进以绿地468、华熙528等为代表的重大产业化项目,汇聚商业、文博、创意、旅游等多种业态,提升区域品质、功能,凝聚商气人气,在东部副中心形成百亿级商业、消费中心。
金融业是锦江区主导产业之一,锦江区将瞄准资本市场、财富管理、结算中心、创投融资、新型金融五大金融核心功能,依托东大街金融业发展基础,加快引进法人金融机构,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加快发展新兴金融业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提升经济证券化水平,全力打造新型金融创新高地、外资金融集聚高地、财富管理高地,加快建设引领立足全省、辐射西部、联接“一带一路”的国内一流的开放性区域金融中心。
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锦江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聚集了众多国内外知名文化创意企业和文化创意项目,截至目前,锦江区文化创意类企业总数已达1905家,产值和增加值均列成都市领先地位,先后获得“四川省先进文化县”“首批省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全国文化先进区”等殊荣。下一步,锦江区将贯彻“中优”发展理念,突出“新经济”导向,按照“文化+”融合发展思路,规划形成“一廊一带两区”的产业发展格局,重点发展现代传媒、创意设计、文化旅游、音乐影视演艺、教育服务、原创艺术与交易、信息服务与动漫游戏、健康养老等核心产业层,补强文创产业链条,提升文创产业层次,着力把锦江区建设成为“西部文创中心”核心功能区。
建设国际化城区
加快推进社区发展治理
“在5年内,实施旧城改造项目39个、改造总面积31万平方米、惠及4400户家庭;推进262个老旧院落改造,持续用力做好全区308条背街小巷集中整治工作,打造29个历史文化特色街区;每个社区都有一个高标准的社区综合服务体,社区公建配套设施建成率要达到70%。”……
国庆长假前夕,锦江区召开社区发展治理工作推进会,该区出台社区发展治理25条,聚力“一个目标”、实施“七大工程”,全面提升领导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能力。这是锦江区推动全市社区发展治理大会精神在辖区内精准落地,同时也是该区加快建设国际化城区的最新动作。
在锦江区看来,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是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为此,锦江区将把加强社区发展治理作为落实“中优”战略、建设国际化城区的重大任务。该区将突出党建引领,优化治理结构,激发发展活力,努力在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锦江区坚持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贯穿于社区发展治理全过程,突出党建引领、加强统筹协调、建强基层组织、发挥党员作用,不断提升各级党组织引领社区发展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围绕职能归位,严格落实社区事务准入制度,将社区党组织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基层党建和完善社区自治、共治、法治、德治工作体系上来。
突出共治共享,激发社区发展治理活力。锦江区将培育共建平台,畅通共治渠道,促进社区工作者、驻区单位、居民群众多元参与社区发展治理,形成共商社区发展、共治社区事务、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美好家园的共治共享格局。该区将社区工作者纳入人才发展规划,探索社区“两委”功能结构模型,让社区工作者有名分、有奔头、有活力。同时,搭建驻区单位与街道社区结对共建、资源共享,促进居民群众广泛参与,大力营造居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良好氛围。
聚焦“两个需求”,提升社区服务质量。锦江区聚焦企业和市民需求,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打造多功能、多样化、多层次的社区服务圈。用好政府有形之手,做优政务服务,构筑15分钟社区服务圈。同时,用好市场无形之手,做优社会服务。此外,用好居民自治之手,做优自我服务,让群众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中拥有更多获得感。
围绕宜居宜业,打造高品质生活社区。锦江区紧紧围绕“中优”部署,落实“三减三增”,突出“高品位、国际化”,切实优化街区形态、商区业态和社区文态,全面彰显闲适安逸的成都生活特质。该区坚持规划引领,遵循“一街一景”“一楼一特色”理念,大力实施城市社区有机更新,加快打造特色街区、小游园、微绿地,全面实施背街小巷综合整治,不断优化社区空间形态。同时,坚持产业导向和品质导向,开展社区文化振兴运动,让历史遗存变为城市体验,让传统文化彰显现代魅力,让乡愁行走在城市之间。
新闻链接
铿锵脚步
夯实跨越腾飞起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锦江区致力于转型升级、改革开放,城市建设、文化发展、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为锦江区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致力于转型升级,产业发展量质提升。锦江区坚持高端发展,构建和完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现代都市工业和现代都市农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成功打造春熙路—盐市口、红星路—大慈寺、国际汽车商贸园区三大百亿商圈,高水平建成远洋太古里、国金中心等重大商业综合体,成为展现成都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窗口。
致力于改革开放,区域活力持续释放。锦江区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之举,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投融资体制、商事制度、城乡管理体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创建国家级众创空间8个,创新创业要素加快聚集,“锦江·四川高校大学生创业基地”被评为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
致力于精致建设,城区品质明显优化。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形态与品质并举,城市有机更新取得显著成效。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创新推进街区建设,精心打造了太古里、水井坊、崇德里等商旅文融合发展的特色街区,成为旧城改造的成功范例。切实加强城市管理,精心塑造城市风貌,扎实推进“四改六治理”,实现老旧院落物业管理全覆盖,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大力提升生态品质,率先建成5000亩的白鹭湾湿地和一批健康绿道、街头绿地,绿化覆盖率达45%,成为中西部特大城市主城区唯一的国家级生态区。
致力于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更具品牌,在中西部率先建成“国家广告产业园”和艺术品保税仓库,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区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致力于共建共享,民生保障显著改善,民生服务效能不断提高。
致力于和谐稳定,社会治理创新突破。组建全国首家社会组织学院,被评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社会组织创新示范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区。锦江区还被评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
谢平扬 本报记者 陈方耀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