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县西来镇两河村果农在自家果园一边劳作一边用手机收看党的十九大开幕盛况
简阳武庙乡党委书记曾光卫来到团堡村为贫困户排忧解难
简阳市黄岭村12户贫困户率先易地搬迁到集中安置新房
简阳市协议村贫困户朱术茂不仅找到新工作,还搬进了新房
规模化种植油牡丹为农民增收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摘自习近平同志19日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的讲话
党的十九大对脱贫攻坚再次进行了强调,要求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昨日,习近平同志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也对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对正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来说,脱贫攻坚更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到今年底,我市将全面完成简阳市(成都高新区)85个省定贫困村退出、31112人国家标准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实现所有贫困对象脱贫退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到2020年,全面完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巩固提升,确保全市116个省定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和78624人国家标准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条件达到简阳市当年平均水平,与成都市同步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党中央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7年底 我市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2016年以来,成都市坚定不移地提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实现两年脱贫攻坚、三年巩固提升、五年高标准全面小康”三步走目标,明确了脱贫攻坚工作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确定了实行政策保障兜底、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先行发展等7个方面15条具体措施,誓要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小康决胜阶段贡献成都力量。
在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中,成都市不断创新帮扶方式:强化政策兜底,全面推进简阳与成都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接轨,简阳原有低保标准已从190元/人提高至450元/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完成总面积31.88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体规划,确保贫困村村村通水泥路、贫困对象安全饮用水达到100%全覆盖;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在简阳每个乡镇规划建设5000亩现代农业产业园,探索“特色小镇+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持续增加造血功能;同时健全帮扶机制,强化统筹协调,落实市、县级领导挂点联系督导,20余个市、县级部门定点帮扶,形成了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成都脱贫攻坚成果斐然:2016年我市扎实完成31个贫困村退出和15952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到今年底,85个省定贫困村、31112人国家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部完成脱贫,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三年巩固提升
2020年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按照中央“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并重”的要求,成都市还明确了脱贫攻坚三年巩固提升的目标和路径。从2018年到2020年,我市着力提升贫困村“造血”功能,确保116个省定贫困村和78624人国家标准农村贫困人口与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根据市上的目标,我市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将得到持续改善,并通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优质水果、优质蔬菜等特色产业成片集聚,建设标准化产业基地50万亩,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到2020年,打造形成14个农业特色小镇,50个田园综合体。
围绕集体经济建设,我市将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鼓励集体兴办经济实体,承接产业项目,发展乡村旅游、康养体验等产业。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将财政资金投入形成的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实行按股分红,带动农户增收。到2020年,村村建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经济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7年基础上实现倍增。
同时,我市还将全面开展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提升完善硬件设施,健全村民理事会、监事会、议事会“三会”制度,完成村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让群众都能在脱贫奔小康的过程中,获得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线直击】
简阳市石钟镇民强村:
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今年摘掉贫困帽
昨日一大早,简阳市石钟镇民强村第一书记张勇就拉着驻村农技员来到石钟镇5000亩农业产业园区,指导农户做好黄花株苗越冬管理。贫困人口基数大,自然条件缺水……作为简阳市经科信局选派的第一书记,他刚刚才和对口帮扶单位成华区召开了精准扶贫工作联席会,学习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新要求,“感觉能量满满!”张勇说。
“‘两年脱贫攻坚、三年巩固提高、五年高标准全面小康’,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了脱贫攻坚工作,让我们感觉这个目标绝不是一句空口号,必须要加快各个项目推进落实,才能向党中央和困难群众交上一张满意的答卷。”张勇一边疾步向农业产业园区走去,一边和村干部们梳理工作。
“张书记,明年开春我要再多种一亩黄花!”看到张勇来了,贫困户游廷楚立马停下手上的活。“种植大户陶世伟家今年一亩地增收4700元,我也要像他一样,在村上的带领下脱贫致富,今年就要摘掉贫困帽。”
常年缺水让民强村这个传统村落一直饱受贫困困扰,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01户。虽然守着土地辛勤劳作,但村民一年辛苦到头种植玉米和小麦却只有约1500元每亩的收入。“想换点别的种植,又没有自然条件。”
“发展产业重要的是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品种。”来到民强村,多次深入了解当地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特点和村民的种植习惯后,张勇和村干部们将新品种瞄准了耐干旱、易生长,又深受市场喜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花上。“老百姓种植黄花每亩收入能达到6000—7000元,比过去收入高多了。”去年,在张勇的积极带领下,民强村300多户村民开始大力发展黄花种植,种植规模已由最初的300亩增加到500亩了。“我们还将进一步增加黄花的种植规模,明年将扩大到500亩。”
“村集体经济是产业发展强有力的支撑。”刚从产业园回来,张勇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在建的黄花合作社。“我们还要打造民强村黄花自己的品牌。”张勇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做强黄花产业,在对口帮扶单位成华区的支持下,民强村在种植售卖黄花鲜花的同时,还将建设烘房,打造干花生产线,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我们做了详细的市场调查,鲜花加工后,有了品牌和包装,每公斤售价就能从6元提升到108元,附加值一下子就增加了。”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确保到2020年与全市同步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以今年我们要以百倍信心、千倍努力,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但张勇却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招项目、引产业、抓落实……一个个新的变化正在贫困村落地生花。“今年民强村的‘贫困帽’一定能摘掉,民强村也要蜕变成真正民富力强的富裕村!”
【专家访谈】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
发挥首位城市示范作用 创造打赢脱贫攻坚战新经验
“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意义深远,对当前和今后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高位推进脱贫攻坚作出了新的安排。”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成都要主动作为,勇担重任,发挥首位城市示范作用,创造打赢脱贫攻坚战新经验。”
郭晓鸣建议,当前和今后,成都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确保到2020年与全市同步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思路,坚定不移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争取创建在全国全省具有更大影响力的脱贫攻坚新经验、新样板、新示范。
对于成都今后如何更好地高位推进脱贫攻坚硬仗,郭晓鸣建议,一是要加快推进精准扶贫的各项政策。比如,加快通组、通户道路建设,推进村与村、组与组甚至户与户区域间道路联网,建设贫困村、贫困户的“小康大道”。二是完善对贫困村贫困户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等政策。比如,对政府认定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三是大力完善对贫困户的医疗救助政策。对因病致贫,特别是对因患大病、慢性病而致贫的,深入实施医疗救助帮扶脱贫。
“除了成都市本身的脱贫任务,成都还要充分发挥首位城市的责任担当,全力支援甘孜州、阿坝州藏区贫困县,助推贫困藏区如期脱贫奔康。”郭晓鸣表示。
【代表连线】
党的十九大代表、蒲江县西来镇两河村党支部书记姚庆英:
带领村民尽快富起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党的十九大代表、蒲江县西来镇两河村党支部书记姚庆英对此感受深切。
“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为脱贫攻坚凝聚无坚不摧的伟大力量。”在姚庆英看来,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战略描绘的未来蓝图,都让人振奋。党的十八大以来,姚庆英所在的两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油砂路、自来水、天然气、光纤网整接到每家每户,村民过去的砖瓦房成了一栋栋漂亮的小别墅,装修得和城里的房子一个样,生产生活都很方便,安逸得很。”姚庆英介绍,两河村一改旧貌,如今发展了优质水果4800多亩,组织村民自主制定的村规民约,大家做得到、有监督、能坚持,过去解决不了的焚烧秸秆、乱搭乱建、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现在迎刃而解,村容村貌越来越美,“村民们都说,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离不开党的好政策。”姚庆英说,听了报告很受启迪,回去后,将利用村里现代农业的田园风光,鼓励农户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以及生态休闲旅游等,带领村民尽快富起来。
本报记者 陈泳 李萌 侯初初 袁弘 张渝
摄影 王若冰 张全能 朱大勇 吕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