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大会召开。脱离应用场景,任何技术和优势都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川新闻网记者从会上获悉,成都市将构建“七大应用场景”,即大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大力推进人力资本协同,大力推进消费提档升级,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进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着力培厚新经济发展的市场沃土。成都市将大力构建与新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的多元应用场景,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新业态衍生发展和新模式融合创新。
应用场景一:
将提升新技术、新模式、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服务实体经济,是发展新经济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新经济是在对传统经济的改造中孕育而生,与传统经济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共荣共生的关系。要促进新技术、新模式、新金融等应用于实体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理念、生产要素、组织模式等变革,切实增强经济的创新力、竞争力。
成都市将如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据悉,成都将提升新技术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改造传统产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融合试点,加快建设智能工厂和工业云服务平台,大力支持制造型企业发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产业生态圈,推进产业和园区智能化。
成都还要提升新模式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结合国家制造强市、国家服务业核心城市、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城市建设,以“互联网+”思维改造提升实体经济,积极探索发展众筹、定制服务、新零售、“O2O+社区”等新模式,重塑产业链和价值链,构建基于新模式的经济新体系。
此外,成都将提升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聚焦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基于互联网的金融要素市场和功能性金融服务基地,推动数字货币、支付清算、金融科技等产品创新,依托自贸区建设积极发展国际化金融业态,构建立足西南、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新金融服务体系。
应用场景二:
打造智慧政务、推动智慧出行、建设智慧社区
智慧城市是新经济最为集中的应用场景,对新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为此,成都市要科学把握特大城市发展趋势和治理规律,对照国际智慧城市建设,积极实施“互联网+城市”行动,利用数字化基础设施构建市政服务平台、支付系统平台、促进商业创新的生态系统平台,建设智能化城市营运体系,对民生、安全、服务等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
成都将着力打造智慧政务。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云、网、端、数”四位一体的政务云平台,加快把政务服务、民生保障等从网下拓展到网上,把互联网打造为政务服务的主平台,切实让群众在政务服务上有更大获得感。要着力推动智慧出行。实施智慧出行工程,结合科学治堵十条,扩大ETC、移动支付、共享交通等新技术覆盖面,建设更加先进的驻车管理、道路信号、快速缴费等智能交通系统,提高综合交通信息服务水平,让市民出行更智慧、更便捷、更畅通。要着力建设智慧社区。结合实施“五大行动”,加强一体化信息服务站、信息服务自助终端等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打造统一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行居民生活服务“一卡通”,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让居民共享科技便利、点亮智慧生活。
应用场景三:
汇聚双创资源、赋能双创载体、优化双创服务
成都市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与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上融合起来,构建科学高效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让创新创业成为城市永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为此,成都要汇聚创新创业资源。以全球创交会为品牌载体,按照互联网思维打造国际性站位、创新资源开放、创新成果实时交易的“O20”平台,推动全球创新资源在蓉汇聚流通、转移转化。结合全面创新改革和支持在蓉高校“双一流”建设,构建校地企协同创新数字信息平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三链融合”。
成都还要赋能创新创业载体。坚持以共享理念改造双创载体,着力构建全要素、全周期、全产业链的孵化体系。在苗圃配置创新共享平台,推动科研设备、试验室和生产线共享开放,实现从创意到样品的突破;在孵化器配置智能硬件等行业共享试验室、小试和中试车间,解决从技术研发到小批量生产问题;在加速器配套共享生产线、共享工厂,解决批量生产和扩大规模问题。
此外,成都还要优化创新创业服务。大力培育市场化、专业化的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机构,构建全链条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更好发挥“一次分配”的作用,使千千万万人靠创业自立、凭创新出彩。
应用场景四:
大力推进人力资本协同
成都既是人口大市,也是人力资源强市。为此,成都将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蓉漂”计划,加快构建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本协同体系,将人力资源优势充分转变为人力资本优势。
为此,成都将推进人力资本匹配。人力资本发展不仅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结构。成都将紧贴城市发展人才需求,坚持以“高精尖缺”为导向,优化人才行业、知识、年龄等结构,着力引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大学生,促进优秀人才同优势产业、优秀企业有效对接,推动人力资本与城市战略目标、产业发展和资源禀赋高度契合。
同时,成都将加强人力资本开发。创新人力资本开发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建设人力资本信息库,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人力资本有效开发、高效管理和优化配置,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另外,成都还要优化人力资本服务。大力发展人力资本服务业,推进人力资本服务产业园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力资本服务企业,加快发展国际化测评培训、管理咨询、从业资格考试、猎头、信息服务等人力资本服务机构,着力构建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人力资本服务软硬件体系。
应用场景五:
发展个性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优化消费环境
成都素有“千年商都”的美誉,消费城市是城市的鲜明特质。成都将深化消费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盯消费新需求、新热点、新模式,加快消费转型升级,着力建设国际购物天堂、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国际美食之都,打造互联网时代的“成都服务”和“成都消费”品牌。
成都将发展个性消费。积极引入新的消费理念、消费模式,大力发展定制服务、定制消费,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大力发展个性化旅游、教育、医疗等新兴服务,依托大数据技术创新旅游产品、实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推动消费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和精品化。
成都还将提升消费层次。跟踪世界消费潮流,瞄准中高端需求,培育和引进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推动“成都消费”向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打造国际时尚之都。鼓励传统商业企业开展产品、模式和技术创新,擦亮“老字号”金字品牌,打造更多具有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良品美器”。
成都也将优化消费环境。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商圈,植入特色文化、发展新型业态、提升消费体验,打造新型都市商业中心和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建立市场监管信息化平台,提升监管能力,健全消费信用体系,着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应用场景六:
推动生产、城市、生活绿色化
绿色低碳发展既是时代潮流,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成都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培育绿色低碳文化,坚定不移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
为此,成都将推动生产绿色化。结合资源寒赋、环境容量、功能分区,明确各园区的产业布局、环境控制、投资强度、产出水平等准入标准,大力发展与城市功能、生态环境相协调的都市型产业,推进生产过程可循环,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成都还要推动城市绿色化。把绿色低碳理念运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方面、全过程,深入实施“三治一增”,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绿色能源使用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加大环保技术推广应用,提升城市可持续运营和发展能力。坚持以生态理念高水平规划建设绿道慢行系统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有机嵌入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等绿色业态,打造绿色、人文、经济的功能复合体。
最后,成都还要推动生活绿色化。增强绿色供给、推进绿色包装、开展绿色回收,促进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绿色化。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扩大城市公交、出租车、环卫和公务用车使用新能源汽车比例。加强宣传动员和示范推广,引导市民树立绿色增长、共建共享理念,让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风尚。
应用场景七:
推进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
成都将加快供应链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促进产业组织方式、商业模式和政府治理方式创新。成都要着力打造供应链服务平台。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用协同的供应链创新网络,建设跨界融合的创新服务平台,提供技术研发、品牌培育、市场开拓、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加快推进国家供应链体系建设综合试点,制定供应链发展的支持政策,完善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培育一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构建跨行业、跨领域的供应链协同、交易和服务示范平台。
成都还将着力推动智慧供应链发展。整合供应链网络资源,提升供应链组织效率,增强数据集成应用和协同共享智能水平,实现供应链各环节协同运行,打造有利于实体经济高效运行的全链条供应链体系。制定供应链产品信息、数据采集等关键共性标准,推进供应链服务标准化,提高供应链系统集成和资源整合能力。
此外,成都还将着力创新供应链组织模式。依托国际空港、国际铁路港、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快构建以“物流枢纽、国际通道、立体口岸”为核心要素贯通欧亚、连接全球的全物流体系,全面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大力发展基于供应链的生产性服务业,引进培育优质供应链管理企业,以供应链带动产业链重构和价值链提升,打造优势产业供应链高地。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的属性,支持区块链在跨境支付、保险理赔、证券交易、票据管理等金融领域的典型应用,为供应链管理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
原标题:成都将构建“七大应用场景” 为新经济发展培厚市场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