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新经济发展枝繁叶茂 有条件有根基有能力

2017-11-10 07:20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专家名片

杨继瑞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消费经济学会会长,四川区域发展与重大生产力布局研究智库CEO兼首席专家,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本报首席观察员。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近年来,以‘创新、高增长、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标签的新经济领域产业一直被认为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昨日,杨继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说,随着全球人工智能浪潮的掀起,作为“新经济”重要代表的智慧城市和智能产业格外引人注目,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因此,大力发展新经济是成都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亦是成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抉择。

成都明确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而对成都发展“六大新经济形态”要素供给和资源配置的理解和把握,将直接关系到成都新经济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从资源配置角度考量,成都发展新经济,具有要素供给和资源配置上的明显优势。杨继瑞认为。

他首先指出,成都具有明显的人才优势。“毋庸置疑,人才和人力资本是新经济发展的核心智力资源和智慧源动力。以新技术、新流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为基本特征的‘六大新经济形态’,每一项都离不开人才的驱动,尤其是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和人力资本聚集。成都在西部乃至全国范围内,都拥有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布局和资源储备。比如,在蓉高等院校,有多所‘双一流’高校,为成都新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同时,成都市政府最近持续不断的关于引进人才的政策出台,进一步增强了人才竞争力。人才等创新要素集聚优势,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研发平台、一流产业基地,加速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

成都具有明显的产业基础优势。杨继瑞告诉记者,新经济发展不是平地起高楼,必须要具有坚实而厚重的产业来作为起点和原始积累。当前,成都已经拥有多个千亿级产业以及其他颇具潜力的优势产业,比如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航空航天产业、轨道交通产业等不仅在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都有一定的竞争力。成都是西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是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和国家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还是中西部唯一的“中国软件名城”,航空发动机、“北斗卫星”终端、飞机制造以及轨道车辆等业务也独具优势。庞大的产业规模和合理产业结构,为新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成都具有明显的金融优势。“金融是新经济的强大催化力。有效的金融资本是裂变新经济,尤其是高科产业技术发展的必要条件。尤其是智慧人才的去留,资本的黏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资本能够为智慧型人才提供创业创新的物质平台。当前,成都西部金融中心雏形已现,金融综合竞争力位居中西部第一。”杨继瑞表示。在他看来,成都“2020年使企业直接融资率达到60%以上”以及将设立规模400亿元的成都前海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都将为新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金融支撑。同时,成都在新型金融的研发上有西南财经大学作为国内一流金融学科的支撑,具有厚积薄发的强大优势和转化力。

此外,成都还具有明显的创新制度优势。作为经济学专家,杨继瑞告诉记者,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对经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对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有着根本性的影响。成都在打造具有“一带一路”特色的内陆自贸区,推动投资便利化、服务贸易自由化和货物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卓有成效。成都还修订完善了《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加大了优秀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支持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兼职或离岗转化研发成果。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就是,成都高新区率先出台了中西部首个促进新经济发展政策,进一步明确了新经济企业创办,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价值、新型组织、新经济企业等方面的支持与促进的制度安排。这些制度创新必将有力地推动新经济的发展,为新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制度氛围。

最后,杨继瑞强调,成都还具有各种叠加机遇和产业大生态圈优势。新经济发展离不开具有创新创业的浓郁氛围。成都已经形成以菁蓉国际广场、天府菁蓉中心和菁蓉镇为引领的“3+M+N”创新创业空间布局。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大机遇中,成都还获批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城市等各种叠加机遇。中德、中法、中意、中韩、新川等创新创业产业园平台建设、国家级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诺贝尔奖团队、院士专家工作站等诸多平台为新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肥沃土壤,有助于加速吸引更多全球创新创业要素加快向成都集聚,形成新经济集群。成都还具有新经济大生态圈的区域优势。特别是成都正借鉴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的创新路径,在跨行政区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发展上加强跨行政区之间的协同创新。

“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培育新动能、提供新支撑。我坚信,成都有条件、有根基、有能力促进新经济的方兴未艾、枝繁叶茂,为成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升级版‘芯片’,进而为实现十九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贡献成都智慧、成都实践和成都力量。”杨继瑞如是说。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