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洪泰智造工场CEO李强强近日告诉记者,公司总部洪泰基金正考虑加大在成都的投资,布局新的业态。他说,洪泰的这个想法源于成都市委召开的一个会议。
李强强所说的这个会议,就是日前召开的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为主题的“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大会”。在大会上,成都市委提出,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新思想,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去年从北京落户成都的洪泰智造工场,产业定位为智能智造产业服务商,正是成都市委决心大力发展的新经济业态。李强强认为,这些新政策措施的推出,将使成都新经济发展的土壤越来越肥沃。
从萌芽到起步,成都新经济发展经历了10多年。近几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以及人才引进、创新创业共同作用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金融商务、文化创意等领域,一批“双创”种子和初创高科技企业迅速成长,成都新经济进入“蓄势待发”状态。
目前,成都市新经济总量指数、发展指数、竞争力几项主要指标,以及大数据、云计算、数字金融等新经济代表行业在全国城市位居前列,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和较大的发展潜力。2016年,全市拥有各类研发机构965家,科技进步贡献率约63.4%,发明专利申请量近两年平均增长33.7%。以科技型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风投机构为主角的新经济组织异军突起。伴随“双创”热潮,从孵化器到众创空间,再到创新生态营造,各类新兴市场主体迅速增长,近两年全市新登记科技企业24396家,潜在独角兽企业31家。2016年,全市新经济产业增幅超过1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8446亿元。“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快速衍生叠加出科技服务、科技金融、网络视听、数字经济、新媒体等新兴业态。
5年前从北京到成都创业的“海归”周涛,正好赶上成都新经济发展的好时光。5年里,周涛先后创办了数联铭品、数之联、数联医信三家大数据方面的企业。目前,企业发展势头都非常好,每年营业收入的增幅都在50%以上,市场估值近4亿美元,已成长为潜在的“独角兽”企业。
说起成功的因素,周涛的看法与李强强一致:成都发展新经济的土壤很肥沃。周涛总结为两点:一是成都有电子科大等诸多电子信息方面的科研院所,在生物医药、大数据、5G、机器人等领域人才储备丰富;二是成都对创新创业企业的包容和支持。从给优惠到给机会,支持是全方位的。
周涛介绍说,在最困难的起步阶段,企业得到了政府“及时雨”般的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包括房屋租金补贴、“千人计划”“双创”项目补贴等;在企业度过种子期进入成长期且有稳定的产品时,政府又给予了许多宝贵的发展机会,比如在建设一些公共服务平台的时候,政府优先考虑他们的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如今,他们的产品已在当地工商、金融、审计、食药监等诸多部门广泛使用。“如果没有政府的尝试,创新型企业可能难以和那些有名的大企业竞争,永远没有机会。成都对初创企业和新生事物的敏锐、包容和接纳心态,是我感觉最温暖的地方。”
参加完成都市贯彻十九大精神新经济发展大会的李强强,又找到了新的政策支撑。“成都市提出,要推动科研设备、试验室、小试中试车间和生产线共享开放,实现从创意到样品的突破,解决从技术研发到小批量生产、批量生产和扩大规模问题……这些政策正是初创企业所急需的。”
事实上,成都市关于发展新经济的政策十分丰富,包括洪泰智造工场在内的新经济组织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政策。成都市委提出,将以研发新技术、培育新组织、发展新产业、创造新业态、探索新模式为基本路径,营造有利于新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推动新经济加快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尽快实现新旧动能的平稳接续转换,推动经济发展“量”与“质”的双重跃升。
基于资源禀赋、人才储备、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成都市提出将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共享经济等“六大新经济形态”,构成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
为使“六大新经济形态”茁壮成长,成都市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创业、推进人力资本协同等多个方面着力,培厚新经济发展的市场沃土。
成都市的目标是,用5年时间,基本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建成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2022年新经济产值达5000亿元以上,新经济总量指数排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虽然距离目标还有不小差距,但人们从这几年“蓄势待发”的状态看到了“动能爆发”的希望,从一个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找到了达成目标的信心。除数联铭品、洪泰智造外,成都理想境界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一个很好的标杆。这家2012年才开始创业的企业,今天已成为行业准“独角兽”企业,他们自主研发出全球首款量产VR一体机,拥有300余项专利,AR专利数量位居中国第一,仅仅5年时间,已成长为中国VR/AR行业的领头羊,市场估值近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