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新经济高歌猛进 解密成都的新经济因子

2017-11-28 07:18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马兰

8001502d4cdcf2d69fec829c09d658be

站在新经济风口下,成都正在闪光。

11月9日,成都市召开新经济发展大会,勾勒出新经济发展蓝图:将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到2022年,新经济产值达5000亿元以上,新经济总量指数排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事实上,在过去的10余年里,成都的新经济因子已经萌芽。

2003年,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始布局;2010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技术、新产业不断涌现;2015年,在人才引进、创新创业共同作用下,成都的新经济开始蓄势待发。

目前,成都市新经济总量指数、发展指数、竞争力分别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四、第六和第七位,大数据、云计算、数字金融等新经济代表行业在全国城市位居前列。一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成都聚集的共享经济企业超过100家,2017年上半年网络零售额达1050.7亿元。

这些日益壮大的新经济因子究竟来自哪里?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成都的新经济发展与四大新经济因子的日益壮大密不可分。

政策因子

新经济发展大会召开

确定六大“新经济形态”

今年9月,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主任一职落槌,标志着这个为统筹推进新经济发展而专设的部门正式启动运转。作为国内首个设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的城市,足见成都对新经济的重视。

记者了解到,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是定位为立足成都、辐射全国、影响全球的新经济发展研究方面的顶级智库,将为成都市新经济发展提供态势感知、趋势预测、政策设计、决策判断、平台运营、对外合作、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撑,使成都尽快迈入全国、全球新经济发展第一梯队,成为全国新经济制度创新高点和发展引领高地。

两个月后,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大会拉开帷幕,确定了成都发展新经济的基本路径。成都将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到2022年,基本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新经济产值达5000亿元以上,新经济总量指数排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力争全市新经济企业达到10万家以上,其中独角兽企业7家以上,潜在独角兽企业60家以上,科技创业者规模突破28万人。

此外,成都还首次提出构建7大新经济产业核心区和若干产业功能区布局。这7大产业核心区分别是“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核心区、“智能制造”产业核心区、“数字娱乐”产业核心区、“大健康”产业核心区和“新金融”产业核心区。

一场由政府引导,产业搭台的新经济发展之路由此开启。

产业因子

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格局

66个产业功能区落槌

产业是新经济的依托和载体。发展新经济,成都的产业支撑在哪里?

事实上,成都正在推动产业组织形成的智能化、生态化,让信息网络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培育形成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在成都,以科技型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风投机构为主角的新组织异军突起。

时间退回到4个月以前,7月2日,成都召开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谋篇布局。此次大会上,成都决定打破圈层结构,将中心城区范围扩大至原一二圈层的11个行政区加高新区、天府新区,形成“中心城区+郊区新城”的空间层次。除了城市经济地理被重塑,成都的产业经济地理格局也新鲜出炉。

立足区域条件、产业基础,按照园区城市总体规划、产业招商指导目录、园区设计规划导则、产业引导政务政策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五位一体”管理体制,在全成都市统筹布局建设66个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的产业功能区,全面提升城市能级。

将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支柱产业提升能级,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还将大力支持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优势产业领先发展、规模发展,加快形成经济增长的新支撑。将紧盯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发展前沿,超前布局人工智能、精准医疗、虚拟现实、传感控制、增材制造等未来产业,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

市场因子

超百家共享经济企业落户

锤子、58都来成都“安家”

近年来,成都连续被国内外权威机构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市,在15个“新一线”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高居榜首;被米尔肯研究所评为2017年中国最佳表现城市。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咨询机构赛迪顾问发布的《2016—2017年中国城市新经济竞争力年度报告》显示,成都的新经济竞争力以31.15分位列全国第七、居中西部城市第一名。

殊荣背后,折射的是成都强大的市场因子。这些因子随着成都新经济发展大会的召开,变得愈加强壮。

11月初,中国最大的基于互联网生活服务类平台58集团与成都市锦江区签署重磅协议。58集团将累计投资约30亿元,在锦江区打造“58新经济产业园区”,并让全国新业务运营中心、保险金融全国总部、全国生活服务数据中心和西部结算中心项目在此安家。值得关注的是,该集团旗下的全国生活服务数据中心,亦是成都市首个生活服务类数据中心,必将对成都市的新经济发展起到重大引领作用。

发酵还在继续。锤子科技宣布,将把“整个家”都搬到成都。公司创始人、CEO罗永浩带着他的创业团队在成都走了一圈,就坚定了团队来成都的决心。随后,全球领先的文化娱乐产业集团——完美世界控股集团宣布,其西南总部入驻成华区。11月23日,总投资188.6亿元的9大新经济项目集中签约落户,涉及新零售、大数据、人工智能、精准医疗等新经济的细分领域……

一组数据显示,近两年,成都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共58.4万户,年均增速达34.1%。其中,科技企业24396家,潜在独角兽企业31家。而以跨界融合、创新裂变为特征的新业态,也不断在成都涌现。目前,成都聚集共享经济企业超过100家,上半年网络零售额达1050.7亿元,增长44.5%。

人才因子

启动“蓉漂”计划

8万余“凤凰”已在成都筑巢

在成都新经济因子中,人才是不可缺失的一环,也是发展新经济的核心智力资源。

作为西部人才重镇,成都拥有56所高等院校、3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318家军工企事业单位、近500万各类人才,在大数据、5G、机器人等领域人才储备丰富。人才可获得性位居中西部第一,在海归吸引力上升最快城市榜单中排名全国第三。

如何把人才留下来?

今年以来,成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蓉漂”计划,并在7月加码推出“人才新政12条”,让人才先落户后就业、先安居后乐业。目前,8万余名“凤凰”在成都筑巢。同时,新经济人才快速聚集,仅在成都高新区,天府人才行动“海外行”“城市行”和“校园行”专项引才工程就成功引进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14名院士、国家“千人计划”105人。

在参加成都新经济发展大会时,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申小蓉就曾表示,电子科大许多科研成果转化都与新经济有关,未来他们将更好地融入成都地方经济,让更多的电子科大优秀人才留在成都。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李言荣曾透露,该校留在成都发展的电子信息相关专业毕业生已从以往的10%左右增至42%。

人才背后,成都的创新实力也不容忽视。近两年,成都的科技型企业增至24396家,潜在独角兽企业31家;去年,成都新经济产业增幅超过1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446亿元……历经十多年沉淀,成都新经济积蓄了巨大的市场。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殷航

原标题:解密成都的新经济因子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