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远景发展总体目标框架图
12月9日至11日,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召开,一份名为《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送审稿)》获得全会审议通过,全景描绘了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脉络和蓝图愿景,是成都对“怎样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有力回答。
其实,在这份城市总规背后,还有一份沉甸甸的《成都远景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以下简称《战略规划研究》)报告。可以说,它是城市总规编修的“前站”,从战略规划层面深入剖析了城市未来发展的环境和趋势,前瞻谋划目标和方向,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对成都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引和实践指导作用。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开创新气象。《战略规划研究》鲜明提出了成都远景发展新目标——在近中期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基础上,远期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建成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同时,为实现城市的远景新目标,还明确了成都应重点实施繁荣、幸福、可持续三大发展路径。
那么新目标是如何确定的?三大发展路径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日前,记者专访了牵头编制部门市发改委,围绕着《战略规划研究》中提出的新目标、谋划的新路径等重要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
解读——
【新目标】
新时代赋予天府新内涵
实现城市向生态文明转型发展
“远景新目标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来谈,一是现代化新天府,一是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现代化新天府中的现代化城市就是要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城市。
“‘天府’,古称‘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蓄积饶多’,表达了百姓富足、舒适惬意、繁荣幸福之意。”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时代要赋予天府新的内涵,既要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目标追求,突出宜居宜业宜商,又要体现传承、面向世界、彰显现代,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地域特质作为成都在世界城市的铭牌,有效提高成都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显示度。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需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城市,是既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又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城市。
在对“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内涵阐释中,相关负责人表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世界城市,其发展既要有要素配置、价值链管控、创新活动策源、人才汇聚枢纽、文化融汇引领、国际事务协调等功能来支撑,更要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为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根据联合国人居署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在成都发表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成都宣言》,就是要构建包容开放的城市发展环境、推动持续稳定的城市经济发展、践行绿色低碳的城市理念、完善科学合理的先进的城市规划、实现城市治理的共享与创新。”相关负责人表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战略规划研究》提出成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的目标,就是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实现城市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发展。
【新路径】
繁荣路径 建设泛欧泛亚的繁荣城市
“通过繁荣路径,实现泛欧泛亚的繁荣城市目标,是着眼于提升成都竞争力。”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战略规划研究》建议,成都应当坚持“更全面、更深入、更务实”的新开放观,把发展动力从虹吸区域转变到建立紧密的地域合作体系和开放的全球链接网络上,从嵌入发展转变到建立强大的内生创新能力上,推动本地企业走向世界舞台。
具体而言,构建内生创新体系,包括:促进创新资源融合,形成创新领域;推行创新策略,构建创新生态圈;基于创新主体需求,强化要素供给保障。链接全球网络,包括:构建向西向南经济开放差异格局,向西应建立消费、创新、商务、金融互动交流关系,向南以高端贸易、技术、服务、金融水平建立中心-腹地关系;重塑全球交通链接网络;强化对外文化交往联系。
同时,构筑区域市场共生体系,包括:深入推进成渝城市群协同发展;优化成都平原城市群功能格局与支撑体系。培育世界城市功能,包括:建设国际重要的经济中心,强调高层级的知识、资本、人、物、信息的汇聚和运筹与控制;建设国际重要的创新中心,强调物质生产与知识生产的碰撞与融合;建设国际重要的文化中心,融合文创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功能,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