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制图 申娟子
昨日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率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建立符合成都实际、具有成都特色、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实现目标的行为准则。记者从市委经济工作会上获悉,下一步,我市重点要抓好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突破性的“五项制度改革”——推进以绩效为导向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推进以效率为导向的国资经营评价制度改革、推进以产出为导向的土地资源配置制度改革、推进以利民为导向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改革、推进以成长为导向的企业扶持激励制度改革。
财政预算制度改革
加快启动组建成都发展基金二三期
会议提出,推进绩效为导向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绩效缺失有问责”的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形成环环相扣、闭环运行的预算绩效链。财政必须坚定服务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推动财政预算管理的过程成为市委决策部署落实的过程。财力要为战略目标服务,必须将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作为衡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尺,做大做强财政“蛋糕”,优化财政专项资金及政策,加快形成一批新兴财源增长点,加快启动组建成都发展基金(二、三期)。
如何以最小化的财政投入实现最大化的效益?对此,市财政局局长高翔谈道,将更加强化财政的政治属性,坚持“财”为“政”理,始终围绕中心聚财生财;把产业建设作为财政第一任务,把更多的支出用于城市治理、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同时,更加强化财政的效益属性,强化问效问责,探索建立内部和外部评价互为补充、定量和定性评价有机结合的多维评价方式,构建涵盖各类支出、符合目标导向、突出绩效特色的多元评价标准,强化正向激励和反向惩戒,消除“要钱有动力、花钱无压力”现象。
会议提出,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决不允许公共权力部门化、个人化。要依法加强人大监督和政府内部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快建设国资国企审计平台、财政投资和国资投资审计中心、大数据审计监管中心,把监管贯穿预算管理全过程和各方面。
“市审计局将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以‘七个更加突出’为抓手,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市审计局局长曾军说,强化跟踪审计、财政审计、民生审计、国企审计、资源环境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确保财政预算支出全过程接受监督,让老百姓、纳税人清清楚楚知道钱从哪来、花到了哪、取得了哪些效果,不断提高财政行为公信力。
国资经营评价制度改革
培养一批千亿级行业领军企业
会议提出,要坚守定力、坚定信心,紧紧围绕“做强做优做大”总要求,加快推进以效率为导向的国资经营评价制度改革,着力实现“两降两提”——降负债、降成本、提效益、提能力;要提高国资国企实现服务战略目标的能力、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引领行业发展的能力。要突出国资国企城市发展战略载体功能,强化责任担当,更好发挥落实市委重大战略、建设重大民生项目、发展重大产业的引领示范作用。要聚焦聚力主业,推动优质资产资源向优秀国企集聚,打造一批主业优势突出、行业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强的企业集团,培养一批千亿级的行业领军企业。
“‘两降两提’为企业发展起到了‘点睛’作用,体现了企业债务要降下来,企业效益要提升,企业竞争能力要提高。”市国资委主任袁旭表示,今年8月召开的成都市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是我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和指导方针。此次大会又提出了“两降两提”改革要求,要按照市委要求,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市属国有企业总规模、净利润今年都呈两位数增长,未来五年,总规模要翻番,达到两万亿。”
“加快整合6家粮油公司为粮油集团,推动粮油企业集聚发展。”成都商物投集团董事长游光甫表示,将围绕“两降两提”改革要求,充分发挥集团在商贸流通领域重要作用,重点抓好米袋子、菜篮子、民生公共安全和汽车循环经济产业等工作,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土地资源配置制度改革
塑造“现代城镇—千里沃野—绵延丘陵—壮美山峰”的优美城市形态
土地资源是生存之基、生产之要、生态之本,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会议提出,要把重保护、重开发、重效益融为一体,加快推进以产出为导向的土地资源配置制度改革,不断提升土地为主体功能区战略服务、为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服务、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要构建土地保护开发利用、集约节约高效利用和分类管理差异化供给新格局。确立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城乡融合发展为方向的土地保护开发利用策略,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利用规划;建立健全空间管控机制,科学确定土地开发强度,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容量;高标准实施全要素土地综合整治,塑造现代城镇—千里沃野—绵延丘陵—壮美山峰的优美城市形态,实现土地资源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发展。
同时,紧紧围绕主体功能区建设,按照“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空间定位,实行差异化的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土地开发利用与城市空间调整、经济地理优化相互匹配。
“高质量的发展需要高端的产业,土地资源的配置要在保障高端产业、新经济等方面认真研究,下足功夫。”市国土局局长胡斌表示,“建立与当前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空间管控机制,与产业功能区相适应的土地资源配置机制,建立‘一图(总平面图)一表(准入条件全列入)’为核心的项目准入前端审查机制,建立适应企业生命周期的土地供应机制,建立存量低效工业用地盘活使用与工业用地新增计划指标相挂钩的‘指标双下’奖惩机制,等等。”
在市投促委主任丁小斌看来,传统的招商形式已经不适合经济发展,未来更多地要围绕产业生态圈、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等方面进行招商引资。“围绕功能性平台型项目,加大标准化厂房、专业楼宇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招收研发类、检验检测、物流配套、环保等项目,加大重大项目的承接能力和企业快速落项的能力。
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改革
构建24小时便民服务体系
会议提出,推进以利民为导向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管理,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行动”,在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城管、社会治安等领域每年办一批实事,总体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要全面推行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改革,全面推行便民服务一体化建设;加快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创新政府公共服务投资体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培育发展一批教育、医疗、文化、住房租赁、生态修复、园区开发、社区服务等专业化企业,逐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供给主体格局。坚持“便民、利民、惠民”原则,构建政府、企业、公共服务机构联动的24小时便民服务体系,跨部门整合电子政府和数据资源,集成推行电子终端一体化服务平台,覆盖全市4206个社区。
对此,市建委主任张樵介绍,市建委大力推进“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行动”, 2017年,我市已经开工190余个项目,2018年的项目也正在进行相关前期工作。“通过三年的攻坚行动,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比例将由现在的60%提升到85%。”张樵说,在这些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之中,将重点覆盖教育、医疗等领域。
“建立健全租购补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多渠道管理好建设好公租房经适房,积极推动人才公寓、产业园区配套住房建设。”市房管局局长夏先义表示,要增加供应、持续整治,稳定房价减少风险,“在需求端,按照政策稳定性延续性,限购限售限价。在供给端,力争为新市民提供更多公租房、人才房、产业园区房、共有产权住房。”
蒲江县委书记刘刚也表示,将抓好民生工程建设,加大民生方面资金投入,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加快实施教育、社保、医疗、治安方面的民生工程,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确保公共服务“一年一个样,一年一提升”。
企业扶持激励制度改革
分级扶持壮大 “拟上规、成长型、小巨人”企业
企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动力源泉,是城市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会议提出,要以推动企业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加快企业扶持激励制度改革,加速优势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和企业集聚,让优秀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把最优势的资源交给最优秀的企业、把最好的要素配给最优秀的团队,是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要做大一批成长型企业,构建递进培育机制,对全市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分级扶持壮大一批“拟上规、成长型、小巨人”企业;要做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根据企业税收、产业带动等贡献,优先保障匹配相应的金融、财政、税收和人才扶持等资源要素。
“改革的目的是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城市要高质量发展,要靠政策导向、靠要素保障。”市经信委党组书记施跃华表示,发展领先、优秀的企业、产业,要给予大力支持,“规上企业是城市发展的未来,特别是创新型民营企业,要拿出相应的政策、环境支持其发展。有没有眼光培育这些成长型企业,这是很重要的。”同时,大企业大集团,比如京东方在全球领先,要拿出好的要素、政策来扶持其加快发展,使其加快走向世界顶端,从而带动城市发展。“要鼓励企业转型升级,但也要分类指导,对于发展好的企业,已经达到世界顶端的企业,要更多鼓励其在市场上奋勇争先;而对于传统产业、传统企业,要加快转型步伐,比如进行信息化改造。信息化所带来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集中优势资源支持企业加快发展,这对于我们民营企业是利好消息。”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谢平表示,要精准对标成都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尤其是在新能源物流车方面,在今年实现7800辆的基础上,力争在明年实现更大发展。
本报记者 李霞 杨彩华 常斐 王琳黎 胡清 徐璨 田程晨 宋妍妍 王雪钰 赵子君 张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