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区委书记 刘光强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汪小琦
解读成华区最新规划
一带
环城生态带
●重点打造人文与生态合一、都市与田园交融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两轴
中环路、成华大道
●构建纵贯南北、横连东西的经济轴、文化轴、景观轴
五区
●龙潭新经济集聚区、东客站枢纽经济集聚区、东郊文化创意集聚区、建设路商务总部发展区、新北天地商贸旅游发展区
这里聚集着全国40%的圈养大熊猫,是大多数外国友人来蓉的必游之地;这里传承着成都的工业文明,曾经撑起全市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这里也有“成长中的烦恼”,新世纪以来为解决城市功能滞后等问题不懈努力……随着成都开启“三步走”竞逐世界城市的新征程,成华区如何把握新机遇,谋划下一步发展的思路和定位?成都晚报特邀成华区委书记刘光强和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汪小琦,就成华区的最新规划进行解读。
挖掘“三大价值”潜力
打造“最萌”国际旅游目的地
成都正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成华区委书记刘光强表示,在城市发展的大背景下,成华区首先要找准定位,明确争当排头兵路径。“这里是曾经的老工业基地、现在的宜居新福地、未来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对于成华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刘光强坦言:经过多轮“腾笼换鸟”,成华区正处于由“生产”为主的传统老工业区向“宜居”为本的现代化城区转型跨越的关键阶段,目前还面临着城市品质不高、功能配套不强、产业结构不优、经济总量不大等问题。
据刘光强介绍,通过系统的研究分析,成华区挖掘提炼出了“三大价值”,并确立了“文旅成华”的战略发展定位,“我们将打好大熊猫文化和工业文明两张牌,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世界上‘最萌’国际旅游目的地。”成华拥有独具魅力的“文化价值”,比如,大熊猫是响当当的国家名片,成华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熊猫都市家园,70%以上来蓉的外宾和中外游客都要去大熊猫基地,与“最萌”的大熊猫亲近;成华还有成都最丰厚的工业文明底蕴,工业遗迹14处、占全市50%,东郊记忆每年入园游人达500万人次。
同时,成华拥有主城区最绿最灵动的“生态价值”。绕城内绿地最多,环城生态区面积22.65平方公里,规划绿地总量达34平方公里,这是相当于200个人民公园的面积。除此之外,成华区还拥有绕城内最大的水面,规划有3000余亩北湖和4600余亩水面湿地,相当于2个杭州西湖。成华还具备全市唯一的交通、通信“双枢纽价值”。该区内西南最大、全国第六的综合交通枢纽成都东站,目前日客流量达30万人次,未来将达100万人次;成渝、成绵等5条高速路汇聚成华,全省IP互联网和成都通信大数据服务“总枢纽”安家成华。
“一带两轴五区”新架构
构建“点轴”引领的发展新格局
经过前期调研,在新一轮规划编制中,成华区制定了“三步走”发展目标:到2020年,打造让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中优典范区” ,在成都建设“五中心一枢纽”中发挥核心作用;到2035年,打造成都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核心区,在成都建设“三城三都”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到本世纪中叶,打造成都建设世界城市的先行区,全面建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区。
摸清底数、确立目标之后,成华区综合统筹考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利用中环路、新成华大道两条主干道和环城生态带,对城市空间进行“有机切割”,形成“一带两轴五区”城市空间的新架构。“一带”即环城生态带,重点打造人文与生态合一、都市与田园交融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两轴”即中环路、成华大道,构建纵贯南北、横连东西的经济轴、文化轴、景观轴;“五区”即龙潭新经济集聚区、东客站枢纽经济集聚区、东郊文化创意集聚区、建设路商务总部发展区、新北天地商贸旅游发展区。
刘光强表示,接下来,成华将在熊猫大道、中环路、新成华大道、二环路等主要干道,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大道、景观大道、文化大道、旅游大道;将沙河、东风渠等河道沟渠,打造成鸟语花香的“水绿走廊”;使传统的城市“点中心”变成现代的城市“轴中心”,构建“点轴”引领的发展新格局,推进集中集群集约,组团发展,推动人口密度、交通拥堵度、开发强度进一步降低,生活品质、产业层次、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加快重塑成华产业经济地理的步伐。
综合统筹考虑“三生”空间
生产:让老厂房“长出”新经济
生产空间方面,成华提出做好“新经济”和“功能区”两篇文章,打造“智慧生产空间”“文化创意空间”“办公商务空间”等产业发展新载体,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先导、智能经济为骨骼、创意经济为灵魂、流量经济为血脉、分享经济为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和生态系统。
例如,文创方面,充分挖掘利用八里庄片区老旧厂房、仓库等工业遗址资源,整体规划建设机车1951创智天地、锦电1954创意大院、禾创1956影视聚落等主题俱落,将老旧厂房打造成创意工坊,打造更多诸如“东郊记忆”的文化地标,让一排排老厂房“长出”新经济,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目前已吸引完美世界等20多个文创项目,正加快建设一批影视、动漫、戏剧、音乐等产业基地。
又如,大力打造智能制造标准厂房、工程应用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等“智慧生产空间”,引入航天科工智慧海派、北方光电总部、新锐3D研发中心等,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推动新经济加快聚集壮大。
生态:依托熊猫文化品牌 开展国际合作
生态空间方面,成华则要求做好“绿”和“水”两篇文章,打造“水绿生态空间”,扮靓蓝绿交织、碧水蓝天、清洁优美的城市环境,让市民慢下脚步、静下心来、亲近自然、享受生活。比如,依托环城生态区生态本底和熊猫文化品牌,开展国际合作,前段时间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期间,成都与法国合作方签约,将依托熊猫基地的特殊资源优势,打造“中法成都大熊猫生态创意产业园”,这是全球唯一的围绕大熊猫主题、以国际领先规划理念打造的生态旅游项目,让成华独具魅力的大熊猫国际品牌和环城生态区绿水青山真正发挥出黄金效应。
同时,大力实施“全域增绿”,统筹规划建设“22.6平方公里生态区+620公里绿道+18个公园+54万平方米小游园和微绿地”五级绿化体系,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其中,按照“可进入、可参与、可互动”原则,高起点规划绿道620公里,相当于12个三环路的长度,充分利用好沙河、北湖、东风渠等优良资源,打造方家河等水岸生态空间,实现“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网”。让市民抬头见绿,出门见园,在城市绿色公共空间中享受惬意生活。
生活:政企共治 开展生活区提升改造
生活空间方面,成华树立“城市的核心是人”的理念,坚持“拆建改”并举,内外兼修涵养气质,让生活空间既有现代都市的快节奏,又有休闲城市的慢生活。比如,在二仙桥片区,与中车集团携手,计划投资1.3亿元,对成都机车车辆厂老旧生活区进行“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气及物业管理)改造,立足“补短板、强功能、优形象”,大力实施配套设施完善、老旧院落整治、特色街区建设等一系列行动。同时,在该片区加快打造“最美街道”“最美地铁站”“最佳院落”等。按计划,未来3年内,成华区将通过政企共治、居民自治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推进420等企业生活区提升改造,完成32个棚户区和113个老旧院落改造,提升打造一批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和特色街区。
成华区正通过整合24小时连锁超市、便民服务商店等服务网点资源,在市民家门口打造出集查社保、开完税证明、交通违法处理等多功能一体的一站式集中便民服务新空间“市民驿站”。下一步该区将结合智慧院落、智慧社区、智慧城区的建设,加快“市民驿站”在每个街道、每个社区推广,同时不断集成、链接更多的便民服务功能,持续打通服务群众“最后100米”,让城市更有温度、街区更有气质、市民更有获得感。
专家
访谈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汪小琦
让老厂房“长出”新经济
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绝佳范例
在本轮规划中,成华区通过充分的前期调研,对于区域自身的短板和优势都有清醒的认识。最终确定的“文旅成华”发展定位,精准地把握了“大熊猫文化”和“工业文明”两大独有的优质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民由过去“盼温饱”“求生存”转变为“盼环保”“求健康”,对生产生活的需求更高端、更高级、更高质。而成华区在规划过程中,综合统筹考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的发展思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推动“产城人”协调发展,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新成华。
在具体的实施策略上,成华区还注重了扬长避短。特别是在生产空间方面,通过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把老旧厂房打造成特色的文创产业载体,在没有增加建筑密度和开发强度的同时,有提供了利于创新创意的大型空间,可谓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绝佳范例。
成都晚报记者 薛欢(成华区供图)
原标题:成华区规划形成“一带两轴五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