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区“一带两轴五区” 城市空间格局图
核心提示
成华积极承接“五中心一枢纽”的核心功能,明确了“文旅成华”的发展定位,加快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构筑“一带两轴五区”的城市空间格局。
一带 即环城生态带,整合大熊猫繁育基地、北湖—龙潭湿地核心资源,加快建设北湖熊猫国际旅游休闲区,都市与田园交融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两轴 即中环商务旅游发展轴和成华大道文化创意发展轴,构建成华城市发展新骨架。
五区 即指龙潭新经济产业集聚区、东客站枢纽经济集聚区、东郊文化创意集聚区、建设路商务总部发展区及新北天地商贸旅游发展区,打造成华发展新躯干。
成华区素有“成都精华”之美誉,其所在成都东郊片区,是成都曾经的工业老基地、现在的宜居新福地、未来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新中国成立后,成华主要经历了“从辉煌发展到转型崛起”两个发展阶段:1953年开始,经过“一五”时期、“三线”建设和改革开放后共40年的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东郊工业区2000人以上工业企业达160多家、从业人员15万人,工业产值占据了全市“半壁江山”,撑起了成都作为国家重点工业城市的脊梁,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承载着一代人的青春芳华,这片热土留下了“工匠精神”和无限荣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民由过去“盼温饱”“求生存”转变为“盼环保”“求健康”,对生产生活的需求更高端、更高级、更高质。为此,成华区确定了“文旅成华”的发展定位,将打好大熊猫文化和工业文明两张牌,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使文化因旅游带动而传遍四海、旅游因文化植入而意蕴悠长,让居者心怡、闻者心动、来者心悦,在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旅游名城、世界赛事名城和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当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让成华拥抱世界和未来的姿态更加精彩!
生产空间
增强产业功能区承载能力
促进传统产业园区向共生型产业生态圈升级
生产空间方面,成华将积极做好“新经济”和“功能区”两篇文章,打造“智慧生产空间”“文化创意空间”“办公商务空间”等产业发展新载体,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先导、智能经济为骨骼、创意经济为灵魂、流量经济为血脉、分享经济为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和生态系统。比如,文创方面,充分挖掘利用八里庄片区老旧厂房、仓库等工业遗址资源,整体规划建设机车1951创智天地、锦电1954创意大院、禾创1956影视聚落等主题聚落,将老旧厂房打造成创意工坊,在没有增加建筑密度和开发强度的同时,提供利于创新创意的大型空间,打造更多诸如“东郊记忆”的文化地标,让一排排老厂房“长出”新经济,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目前,该片区已吸引完美世界等20多个文创项目,正加快建设一批影视、动漫、戏剧、音乐等产业基地。
“如果说,在成都,宽窄巷子‘最文化’,太古里‘最时尚’,那么东郊文创集聚区可以说‘最娱乐’。”成华区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区将积极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时代大潮,大力打造智能制造标准厂房、工程应用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等“智慧生产空间”,引入航天科工智慧海派、北方光电总部、新锐3D研发中心等,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推动新经济加快聚集壮大。
对于生产空间的规划,成华将强化规划引领,制定《成华区工业遗址保护利用导则》,加强城市设计,进一步完善城市产业、空间和政策体系,不断增强产业功能区承载能力,积极疏解低端制造业、商品市场、物流仓储等非核心功能企业,提高生产服务、生活配套、生态元素聚合度,促进传统产业园区向共生型产业生态圈升级。
生态空间
打造“水绿生态空间”
高起点规划绿道620公里,相当于12条三环路
生态空间方面,成华将做好“绿”和“水”两篇文章,打造“水绿生态空间”,扮靓蓝绿交织、碧水蓝天、清洁优美的城市环境,让市民慢下脚步、静下心来、亲近自然、享受生活。
比如,依托环城生态区生态本底和熊猫文化品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前段时间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期间,成都与法国合作方签约,在成华环城生态区打造‘中法成都大熊猫生态创意产业园’,这是全球唯一的围绕大熊猫主题、以国际领先规划理念打造的生态旅游项目。”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将建设自然科学与艺术互动体验博物馆、生态主题国际会议中心等占地面积5200亩的生态新空间,让成华独具魅力的大熊猫国际品牌和环城生态区绿水青山真正发挥出黄金效应。
同时,成华将大力实施“全域增绿”,以生态区为根基、以城市绿道为枝干、以城市公园为枝节、以小游园微绿地为叶片的“城市生态树”,充分利用公共空间、闲置土地、边角空地,实施规划增绿、开敞植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屋顶添绿,努力让市民抬头见绿,出门见园,在城市绿色公共空间中享受惬意生活。
据介绍,成华区在生态空间建设方面,将统筹规划建设“22.6平方公里生态区+620公里绿道+18个公园+54万平方米小游园和微绿地”五级绿化体系,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其中,按照“可进入、可参与、可互动”原则,高起点规划绿道620公里,相当于12条三环路的长度,充分利用好沙河、北湖、东风渠等优良资源,打造方家河等水岸生态空间,实现“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网”。
生活空间
打造具有成华特色的“通信枢纽·智慧城区”
3年内完成32个棚户区和113个老旧院落改造
生活空间方面,成华坚持“城市的核心是人”的理念,坚持“拆建改”并举,内外兼修涵养气质,让生活空间既有现代都市的快节奏,又有休闲城市的慢生活。比如,在二仙桥片区,与中车集团携手,计划投资1.3亿元,对成都机车车辆厂老旧生活区进行“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气及物业管理)改造,立足“补短板、强功能、优形象”,大力实施配套设施完善、老旧院落整治、特色街区建设等一系列行动,努力将企业生活区打造成“形象提升、配套完善、管理到位、群众满意”的和谐共同体;同时,成华正在该片区加快打造“最美街道”“最美地铁站”“最佳院落”等,让我们的居民既看得见风景,又记得住乡愁、留得住记忆。
此外,通过政企共治、居民自治等多种方式,成华将因地制宜推进420等企业生活区提升改造,在3年内,完成32个棚户区和113个老旧院落改造,提升打造一批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和特色街区。通过这些行动,努力使我们的城市更有温度、街区更有气质,也让广大市民收获更多的幸福感、归属感。
据介绍,围绕打造宜居生活空间,成华专门制定了“小街区规划”“企业生活区提升改造”等一系列城市规划导则,促进“格局大调整、功能大优化、品质大提升”,不断增强老城东“体质”,提升老城东“气质”。重点抓好工业遗迹保护和配套设施完善规划,推进猛追湾府河明珠、中车最美地铁站、东客站光影都会、北湖熊猫星球等特色地标和成都自然博物馆等30处重大公共设施项目建设,打造“青龙新街口”“宜居和美”等多个特色街区。
在推动生活服务便利化方面,成华区正通过整合24小时连锁超市、便民服务商店等服务网点资源,在市民家门口打造出集查询社保、开完税证明、交通违法处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集中便民服务新空间“市民驿站”。下一步该区将结合智慧院落、智慧社区、智慧城区的建设,加快“市民驿站”在每个街道、每个社区推广,同时不断集成、链接更多的便民服务功能,持续打通服务群众“最后100米”,打造具有成华特色的“通信枢纽·智慧城区”,让城市更有温度、街区更有气质、市民更有获得感。
【专访】
成华区委书记 刘光强
强调人本逻辑、生活导向 以人为中心重塑城市格局
市民对成华的美好期望,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也是城市规划的重点。我们的规划强调人本逻辑、生活导向,特别注重以人为中心,努力做到城为民建、市为民享,最大限度让全区百万市民生活得更加便捷、舒适和惬意。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决定新担当。当前,成都正大力实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差异化空间功能布局战略,推动成都由“两山夹一城”向 “一山连两翼”转变,勾画出了成都城市格局千年之变的宏伟画卷。这幅新的画卷最大的亮点就在于,成都从西部重镇“进阶”到国家中心城市这一全国城镇体系中的最高层级。在新一轮规划编制中,我们紧扣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倾力建设产业更强、生态更绿、文化更显、功能更全、公服更优、形态更美的新成华。
在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引下,成华区将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省委、市委相关会议精神和战略部署,积极承接“五中心一枢纽”的核心功能,明确了“文旅成华”的发展定位,加快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构筑“一带两轴五区”的城市空间格局。
一带:即环城生态带,整合大熊猫繁育基地、北湖—龙潭湿地核心资源,加快建设北湖熊猫国际旅游休闲区,都市与田园交融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两轴:即中环商务旅游发展轴和成华大道文化创意发展轴,构建成华城市发展新骨架。
五区:即指龙潭新经济产业集聚区、东客站枢纽经济集聚区、东郊文化创意集聚区、建设路商务总部发展区及新北天地商贸旅游发展区,打造成华发展新躯干。
为此,成华区制定了“三步走”发展目标:到2020年,打造让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中优典范区”,在成都建设“五中心一枢纽”中发挥核心作用;到2035年,打造成都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核心区,在成都建设“三城三都”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到本世纪中叶,打造成都建设世界城市的先行区,全面建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区。
按照优功能、优产业、优形态、优空间、优方式“五优”策略,成华将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城市功能“新设施”,创新培育一批产业发展“新引擎”,提升打造一批文化旅游“新地标”,加快构建10分钟公园圈、15分钟公服圈、10分钟公交圈和产业生态圈,推动“产城人”相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机融合,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新成华。
具体来说,就是围绕“文旅成华”发展定位,以6大产业功能区为主战场,19项重点工程为主抓手,奋力推进城市的产业、功能、民生等“六个转型升级”,在成都未来30年发展中不仅要“跑得快”,还要“跑得好”!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汪小琦
三大价值支撑“文旅成华”发展定位 “三生空间”重塑产业经济地理
与其他主城区相比,成华作为成都的传统工业基地,经过几次转型升级,现在发展潜能足、潜力大。通过系统地调研,我们提炼出“三大价值”,支撑“文旅成华”发展定位——
首先,成华拥有独具魅力的“文化价值”。比如,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熊猫都市乐园,来蓉的外国游客中,70%以上都要去大熊猫基地,大熊猫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名片;拥有成都最丰厚的工业文明底蕴,非常有价值的工业遗迹14处,占全市50%,东郊记忆每年入园游人达500万人次,累计接待入园游人超过3000万人次,成为让全球朋友认识成都和成华、让天府文化通向世界的“新窗口”。
其次,成华拥有主城区最绿最灵动的“生态价值”。绕城内绿地最多,环城生态区面积22.65平方公里,规划绿地总量达34平方公里,这是相当于200个人民公园的面积。除此之外,成华区还拥有绕城内最大的水面,规划有3000余亩北湖和4600余亩水面湿地,相当于两个杭州西湖。
成华还具备全市唯一的交通、通信“双枢纽价值”。有西南最大、全国第六的综合交通枢纽成都东客站,目前日客流量达30万人次,未来将达100万人次;成渝、成绵等5条高速路汇聚成华,全省IP互联网和成都通信大数据服务“总枢纽”安家成华,这两大枢纽优势叠加,将会迸发出巨大动能。
这一轮的城市规划修编,将综合统筹考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突出“文旅成华”的发展定位,利用中环路、新成华大道两条主干道和环城生态带,对城市空间进行了“有机切割”,形成了城市空间新架构,将熊猫大道、中环路、新成华大道、二环路等主要干道打造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大道、景观大道、文化大道、旅游大道,将沙河、东风渠等河道沟渠打造成鸟语花香的“水绿走廊”,使传统的城市“点中心”变成现代的城市“轴中心”,构建“点轴”引领、多点多极区块链式均衡分布的成华发展新格局,推进集中集群集约,组团发展,推动我们成华的人口密度、交通拥堵度、开发强度进一步降低,生活品质、产业层次、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加快重塑成华产业经济地理的步伐。
本报记者 李自强 白洋
图片由成华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