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在养老中心开心聚餐 本报记者 杨永赤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他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目前,养老服务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面对的重要社会问题。推进成都市养老服务业发展,不仅是增进老年人福祉、提升全体社会成员幸福感的民心工程,也是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扩大内需、实现科学发展的民生工程,彰显城市民生之本。那么,成都养老事业发展如何?近日,成都市民政局局长张孝军和成都市社科院社会学与法制研究所所长王健,做客新天府会客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介绍。
全市80岁以上的老年人
每月可领取50元以上高龄津贴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养老服务业既是关乎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老话题,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目前,成都市有60岁以上老年人299.8万人,占户籍人口21.4%。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的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那么现在,成都的老龄化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在成都养老又有哪些选择?有没有一些政策、制度可以更好更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呢?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采取很多措施,加快养老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推出许多优惠政策,提升全市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目前,全市8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可领取50元以上高龄津贴,9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可领取200元以上高龄津贴,10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可领取500元以上高龄津贴。同时,对60岁以上经济困难老人每年给予500元的基本养老服务补贴,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人每月给予200-600元不等的护理补贴。” 市民政局局长张孝军介绍,成都市政府还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为经济困难的失能、高龄老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浴、助洁等多种居家服务。
我市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按照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要求,在城市社区建成日间照料中心1478个,在农村社区建成日间照料中心936个,建成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0个,建设9家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低偿或者有偿的服务。
去年以来,我们开展养老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对养老设施进行安全改造,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
通过科技手段
破解养老服务精准化难题
成都市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多层次、可持续发展格局,探索具有蓉城特色的发展新举措:科学优化政策环境,构建“1+3+N”的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激发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机构的积极性。13个公建民营养老机构落地,开启规模化政企合作新篇章。139个社区养老院建到家门口,加强“医养融合”服务供给。2414个日间照料中心遍布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获取更便捷。其首创的“一中心多站点”服务模式和创新绘制“关爱地图”,不仅解决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困境,还通过科技手段破解了养老服务精准化难题。
“简单地说,‘关爱地图’就是一个数据云平台,实质就是通过‘互联网+养老’模式,推动养老服务线上线下相融合,更好为老年人服务。通过这张图,可以看到我市老人分布情况、身体状况、经济来源及养老服务需求,可以看到全市各类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点位的布局情况及他们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可以让养老服务更加便利、更加精准,解决养老资源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目前,我市各区(市)县已建成养老服务数据平台19家,今年区(市)县将全面建成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全市数据融合,构建覆盖全市的‘关爱地图’。”谈到成都市的两个创新,张孝军表示,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大、收入水平低、居住分散,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差距明显,导致农村养老服务一直是养老服务的难点。
“一中心、多站点、重巡访”模式是我市金堂县为适应农村老年人居住分散的特点探索出的一种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一中心就是指在老年人口相对比较集中的农村社区建设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全面的日间照料、理发洗衣、远程视频、医疗保健、棋牌文娱等服务;多站点就是指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点,一般2-3个村民小组设一个这样的养老服务站点,为离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路途较远及行动不便的老人就地就近开展居家养老延伸服务。重巡访是指村民政协理员、低龄老协会员和志愿者对区域内空巢、失能、残疾老人每周进行巡访,为不能出门的老人提供基本生活帮扶、紧急医疗救护、亲情关怀等服务。这种新型的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适合农村居住分散的特点,对我市农村居家养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全面完善养老基本公共服务
实现养老服务和养老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目前,成都市在养老问题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那么,未来养老服务发展,咱们成都市现在都有哪些规划呢?
对此,张孝军表示,成都养老服务业发展与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绘就的宏伟蓝图相衔接,提出“三步走”。
第一步,计划到2020年,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第二步,到2035年,按照加快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要求,养老服务和养老产业制度更加完善,实现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契合,全面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按照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的要求,全面完善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养老服务和养老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让所有老年人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同时,在规划方面,成都市正在按照《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要求和15分钟公共服务圈的要求,对《成都市养老设施(机构)布局》《成都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这两项规划进行修编完善,使养老规划既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养老服务的需要。
“养老服务既是民生领域的重要工作,又是经济领域的重要工作。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全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大会、市政府工作报告,都对养老服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养老服务作为生活性服务业中重要的一个板块,我们既看到当前养老工作中的短板,也看到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潜力和希望。”王健提到,在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中,有几个方面需要关注:一是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孝老敬老的浓厚氛围。二是研究养老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服务的区分,比如,哪些养老服务应由政府提供,从而加强基本养老服务保障。三是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完善优惠政策,激发社会领域投资养老的活力。四是解决养老的短板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农村居家养老的问题,护理员队伍老化、养老护理员难招的问题,还有养老机构及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和退出机制,等等。五是摸清老年人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紧盯老年人个性需求,开展需求调查,运用大数据,为老年人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柔性化服务。
做好养老工作,是给儿女树榜样、为父母尽孝心。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成都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成都市加快推进养老事业发展和构建满足老年人需求的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未来,我市将对照国际标准实现对全产业链的升级改造,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养老服务业发展高地。
记者 文豪
原标题:2414个日间照料中心遍布成都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