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大城乡融合发展力度。昨日,代表委员们围绕罗强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乡村振兴内容展开热议。
市人大代表邓乐:
天府新区建设成花园城市
应将公共交通网络统一规划
“再次当选市人大代表我感到很光荣,虽然不是第一次参加代表大会,但依然很兴奋,很激动,一定不忘初心,认真履行一名人大代表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邓乐不仅是成都天府新区华阳客运中心站的一名安全管理员,更是一名市人大代表,在连续担任两届市人大代表期间,让老百姓特别是偏远地方的百姓依托交通致富,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他关注的热点。近年来,他通过实地调查,形成议案建议,积极为我市的交通设施建设“鼓”与“呼”。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加大城乡融合发展力度。”邓乐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城乡融合发展力度应以交通先行为基础,这样有利于尽快改变偏远地区乡村面貌,提高当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从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资金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化解发展困局、释放发展潜力,有利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偏远地区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乡村公路是乡村居民最基础的出行设施,做好乡村公路建设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邓乐认为,交通运输部门在进行乡村公路发展规划时,要协调处理好乡村公路与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发展规划的关系,同时做好与城镇、乡村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的衔接,特别应做好与产业园区及乡村社区发展规划的衔接。同时,作为一名来自天府新区交通行业基层的代表,邓乐建议,天府新区要建设成花园城市,低碳环保城市,在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时,要将公共交通网络统一规划,要充分考虑怎么通过规划提高公共交通安全性、舒适性和便捷性;在城市公园、绿地、湿地周边规划大型停车场,设置机动车限行区域;规划社区公交、早晚点对点通勤直通公交、观光公交、快线公交等多运行模式,努力提高市民公共交通使用率。
市人大代表胡志红: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实施川西林盘保护修复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图景。“川西林盘是天府文化和成都平原农耕文明的鲜活呈现,很高兴能看见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得到重视。”市人大代表、四川师范大学教授胡志红发现,“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这让他感到非常振奋。
川西林盘是指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遍布于四川平坝,集中分布于都江堰灌区(即都江堰扇形冲积平原)。
在2017年召开的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会上,我市提出了实施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要努力使川西林盘成为成都旅游的靓丽名片,计划到2022年,全面完成1000个川西林盘整治任务,这一部署吸引了胡志红的注意。“川西平原上星罗棋布的川西林盘,不仅是川西农耕文化的载体,更是传统农耕时代文明的结晶,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胡志红表示,林盘的形成及演变过程都带有明显的地域自然环境和农耕文化特点。川西林盘,既是我们生活的一种环境,更是天府文化、巴蜀文化的代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将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写入,足见成都对其的重视和决心。
他建议,在川西林盘保护修复中,要保持、保护川西民居的特点,要尊重川西特有的民俗人文景观,保护传承天府文化、农耕文明。他还建议说,川西林盘保护修复中要警惕农药对土壤的破坏。“要治水、治土,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让我们的土地和水得到康复。”
市人大代表韩冬:
“撬动”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下沉
为乡村振兴提供“软件”支撑
“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作为律师,我欣喜地见证了成都这些年的法治进程,也希望能为成都法治建设贡献己力。”从事法律相关职业20余年,此次参加市两会,成都市人大代表、北京万商天勤(成都)律师事务所主任韩冬的关注焦点自然也是依法治理相关问题。昨日下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韩冬表示,“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这为我们基层依法治理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包括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韩冬认为,这其中,法治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保证,而要推动基层依法治理,首要任务之一是要加快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速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下沉。
“村(社区)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下沉,不仅能让农村百姓和城里百姓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法律服务,提升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同时,也能在提供法律服务的过程中,让法治理念根植于农村百姓的内心,在乡村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法治习惯,而这是实现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软件’支撑。”韩冬说。
在调研中,韩冬发现,相比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法律服务的投入还有较大差距,而从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分布来说,目前中心城区与县域之间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平衡,乡村相对匮乏。“希望政府持续加大对公共法律服务的供给,特别是相关政策和资金能向农村倾斜。”韩冬表示。
他建议,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撬动”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向基层流动,尽快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机制,明确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范围、程序、效果评估和考核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并发挥律协的行业引领作用,通过制定奖励考核办法激发专业人才到基层提供法律服务的热情,为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下沉提供人员保证。同时,需按需“下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农村法律需求,丰富农村公共法律服务形式,比如广泛推广建立“一村一律师”制度。
市政协委员李仕洪:
实施要素保障
实现生活小康化
“乡村振兴的目的是让农民富起来,我认为可以盘活农村资产,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村致富。”市政协委员、四川心道天堂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仕洪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素保障的强化和完善,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作为大型农业企业的董事长,“三农”发展一直是李仕洪关注的焦点。在他看来,当前,成都的农业、农村正迈向现代化,农民也逐渐步入职业化,因此,应强化乡村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以匹配逐渐提升的农村发展需求。
具体如何为乡村振兴提供要素保障?
李仕洪建议,首先要在规划上提供保障。他表示,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规划,不能以某个乡村或农业进行单一规划,应结合全城旅游、乡村品牌定位(农产品定位、旅游定位、服务定位等)、文化定位、基础设施等进行综合规划。
在他看来,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使得人们的既有观念也逐渐提升,农业不再只涉及生产,城乡的差距也越来越小,因而,很多项目、投资和人才愿意进到乡村。但这就需要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李仕洪表示,政策的保障未必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更需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
在技术要素保障方面,李仕洪建议成都众多的农业科研院所进一步形成聚合力量,在研发上进行技术突破,并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经营模式、政策、创新等培训。
李仕洪认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也格外重要。“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他认为,农村整体的公共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应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政策配套,这也是农村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民生大事。
“最终实现环境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农民职业化、农业现代化、一二三产联动化、生活小康化。”李仕洪对成都实施乡村振兴充满期待。
市政协委员刘成钢: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农村新型绿色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明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方向。农村要振兴、农民要致富、农业要发展都离不开能源的供给,农村综合能源的开发和推广利用将有利于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谈及乡村振兴,市政协委员、成都佳源大繁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成钢信心十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建立绿色能源、生产、消费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逐步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刘成钢认为,这凸显出推进建设农村新型绿色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的必要性。
“科技创新是解决农业发展的原动力,应由政府组织专家论证农村绿色能源综合利用的有效性,完善示范区建设的技术基础。” 刘成钢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校院企地共建共享机制,推动创新资源要素向产业功能区聚集和优化配置,共同开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和企业培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他认为,从政策层面为推进建设农村新型绿色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提供充分的保障。“特别是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等级专业化大学参与成都的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提供高级科研人才。力争促成示范区成为农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专利孵化器。”
同时,刘成钢建议,金融机构为推进建设农村新型绿色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提供项目类贷款。为实验基地的启动和运营提供充分的贷款保障。新能源实验基地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科技效益预期,将有稳定的收益,甚至可以期许其有飞速的发展前景。政府对贷款利息给予适当补贴。
“大邑县是成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城市,境内有西岭雪山、安仁古镇、新场古镇等自然和历史人文风光,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世界游客。”刘成钢建议,将示范区设立在大邑县。“示范区的落地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村新能源的综合利用对自然环境的友好。近年来,大邑一直贯彻‘绿色发展、智能发展、高端发展’的发展战略,将有利于当地政府对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性支持。”
市政协委员蔡鹏:
加强我市乡村文化阵地建设
促进城市与乡村文化同步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大城乡融合发展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考察时强调,‘城市与乡村要同步发展,在实现了温饱、实现了全面小康以后,我们还要继续振兴乡村。我们不能一面有繁荣的城市,一面却是落后甚至衰落的乡村。农村的发展不单是产业发展,不单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文化生活也要搞好。’”在市政协委员蔡鹏看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然而,村民在“钱袋子”鼓起来之后,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
然而,成都的文化阵地建设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事业等方面还是存在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一些集体经济条件较差的村文化活动形式单一;面向农民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严重不足,农村文娱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本土特色,难以将文化植根农村基层沃土;对农村文化队伍建设重视不够……”
为此,他建议,组建由专家学者、艺术家、科普工作者、青年学生、专业技术人才、退休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文体志愿队伍,为成都市农村地区提供服务,深入开展文体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农村文化巡演季、农耕运动会、农村家风家训评选和乡贤创业故事等,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公益创投、公益众筹等多种模式,增强农村公共文化发展活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
他还建议,加强农村“精准人群文化服务”,不定期组织各级文化馆、图书馆、文艺院团、文博机构为乡镇、农村开展文化艺术知识普及和培训,以及送演出、展览、戏曲等服务。同时为适应农民文化供给需求,有针对性地根据农村不同人群开展精准文化服务,如农村留守儿童、返乡农民工、残疾人等等。建议建立健全乡镇农村文化骨干人员的人才库,逐步形成县、乡(镇)、村三级的文化骨干网络;成立成都市农村文化人才发展基金、成都市乡土文化文艺创作扶持政策等,支持、扶持农村乡土文化人才,将村级文化管理员队伍建设列入地方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
同时,还要根据乡镇和村庄实际,从农民长远生活和发展角度出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尊重历史传承、发展基础和农民意愿,通过农旅、文旅结合的方式,以乡村节庆活动为依托,保护挖掘当地地域农村田园风光、民俗文化、历史古迹和自然景观,打造一村一故事、一乡(镇)一特点、一县(市或区)品牌。实施农村文化精品文化工程,挖掘和传承好乡土文化,打造差异化的农村特色文化名片,让农民群众留住乡愁记忆,为乡村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 “搭台唱戏”。
成都传媒集团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宋妍妍 李霞 赵子君 缪梦羽 田程晨 文豪 常斐 王雪钰 徐璨 胡清 王李科
原标题:乡村振兴 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