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红谷风景优美 记者 张青青 摄
置身于群山环抱的河谷地带,镇西山、天台山、南宝山三山如翠屏围护。昨日,记者来到距离我市邛崃城区1小时车程的天府红谷,房前屋后一片青翠,生机盎然的川西民居展现在眼前。
《关于创新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意见》明确,我市将提质发展旅游休闲,构建遗产观光、蓉城休闲、时尚购物、美食体验、商务会展、文化创意、养生度假等特色旅游产品体系,提升居民和游客休闲游、娱乐游品质。同时加快推动乡村旅游品质化、文创化、国际化发展,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西部旅游门户城市功能。而像天府红谷这样规模化的乡村旅游精品项目更为我市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留住乡愁 打造原汁原味的川西民居
记者在天府红谷遇到了游客刘小姐,她趁着周末和朋友来实地感受。“村里的房屋与周边景致相融合,给人带来久违的安定感。”她说,“现在的新农村房屋建设现代感越来越强,正需要这样的风格来留住传统、留住乡愁。”对项目的建设来说,即使是旧情怀也需匠心打造。据了解,投资3600万元打造的天府红谷项目以“有机农业、休养度假、文创开发”功能为特色,建设耕读桃源休养度假区、一禾园有机农业园区、村上村宿民宿文化创意园区、苗溪户外运动康养健身区等。
“为了还原原汁原味的川西民居风格,我们特地请来了当地经验丰富的木匠来修建榫卯结构的房子。”天府红谷负责人周国华告诉记者,榫卯结构利用巧妙的构思和牢靠的结构让建筑无需一钉或螺丝便可稳稳站立。“我们按照生态理念,施工时避开周边林木和溪流,让建筑来适应环境,同时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手法,活化老建筑。”在使用老青砖、老瓦、老木材等“具有岁月痕迹”的建筑材料的同时,卵石、红砂岩、青石等具有地方乡土特色的石材和本土竹、木也将被有效利用,体现当地传统乡土建筑的韵味。
为了增加居住的舒适度,项目修建时还采用了现代化的手段对屋顶进行修复。“传统屋顶的工法为檐条铺设瓦片,室内容易漏水、藏污纳垢。”周国华告诉记者,新的工法采用木结构屋面挂瓦条、碳化竹板、木工胶合板、防水层、保温隔热层、木结构屋面挂瓦条、屋面小青瓦七道程序。不仅坚固、美观,更具防水与保温隔热的功能。
拉长产业链 带动农旅融合发展
依偎匍匐在山间的大棚、阡陌纵横的田地、忙里忙外的农户……上午时分,当记者走进邛崃高何镇大窖新村天府红谷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一禾园有机农场,戴着草帽手拿锄头的王友霞正忙得不亦乐乎,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天府红谷项目在新村附近破土开建之时,王友霞便顺势在这里打起了短工。先是在项目建设时做建筑工人,项目运营后她又在里面当起了保洁员。现在,她又成了天府红谷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一禾园有机农场的“合伙人”。在流转了当地村民的土地后,天府红谷项目方又拉农户“入伙”种起有机蔬菜,并成立了“康禾农耕农业有限公司”,给农户提供有机蔬菜种植的技术、幼苗和冻库、大棚等基础设施。同时,项目方还和农户一起与客户签下订单,让客户在农场认购一定数量的有机蔬菜,蔬菜成熟后由项目方直接送到客户手中,农户则和项目方共分利润。
“天府红谷是适合都市人休闲的世外桃源,能让生活慢下来,让人们的脚步慢下来。”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天府红谷一期和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吸引了大批城市游客,游客们为园区的质朴乡情和文化创意而着迷,被农业园区的理念和对自然的善意而感动。
“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这是乡村旅游常有的产品形态。我们希望对照当前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和品质化发展要求,让游客愿意为高品质的乡村旅游产品买单。”周国华向记者介绍道。以有机蔬菜种植为例,对游客来说可以享受人均200元左右的精美有机蔬菜餐点,而不是“100元包三餐”的普通农家乐餐点。同时,游客还可进入农场进行农事体验、田园艺术康疗、有机蔬菜订购等活动。
行业开门红
春节黄金周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7.4%
2017年,成都旅游再次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数据显示,去年成都实现旅游总收入3033.42亿元,同比增长21.22%;接待游客2.1亿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01.33万人次,同比增长10.66%。今年春节黄金周,成都市游客接待量稳中有升,旅游收入实现较大增长。据统计,春节黄金周期间,成都市累计接待游客1575.5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303.6万人次、一日游游客1271.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0.3亿元,同比增长27.4%。抽样调查显示,黄金周期间,游客在餐饮、交通、住宿的花费占比分别为24.2%、21.1%、19.3%;在娱乐、购物等弹性较大的旅游消费项目占比为21.3%。
“目前,成都旅游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旅游业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发展旅游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二是全域旅游发展加速了旅游业与农业、工业、医疗养老业、休闲度假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使旅游业外延和内涵进一步扩大,大旅游格式基本形成。”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副院长陈乾康分析说,三是“互联网+旅游”改变了旅游业传统发展方式和商业模式,智慧旅游广泛应用,旅游创新力大大提升;四是我市形成了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和丰富的旅游产品体系,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政策环境和人才要素,为成都旅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正是因为旅游业已经广泛融入社会相关产业中,注定了它将在我市国民经济未来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发展路线图
推进优质旅游发展 优化区域旅游功能
据悉,“十三五”期间,成都将打造引领西部、辐射全国的国家旅游中心城市和对接国际市场、具有中国典范、独具蓉城特质的世界知名旅游城市。
“成都将着力推进优质旅游发展,优化‘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区域旅游功能布局。”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将加快推进龙门山旅游带、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休闲带和天府绿道游憩带规划建设,以及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策划包装乡村旅游、山地旅游、康养旅游、低空旅游、文创旅游、自驾游6个产业集群项目,催生落地一批具有独特韵味和影响力的天府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培育打造一批体现“国际范儿”“时尚范儿”“优雅范儿”“文艺范儿”“休闲范儿”“生活范儿”的精品业态,激活城市全域街巷休闲旅游功能。
在旅游环境上,今年成都也会有变化。成都正在建设服务范围基本能覆盖全市的“1+X”旅游集散体系,推进国际游客购物退税体系。同时,将用好AR/VR等新技术,建好成都旅游咨询体验场景,提升旅游咨询体验功能。该负责人表示,为了让市民分享景区建设成果,成都今年还将推行“旅游景区一卡通年票”。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成都将通过“旅游+”或“+旅游”的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结合,全面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据介绍,成都将打造一批“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体育”“旅游+文创”“旅游+康养”等主题旅游目的地和示范区。
原标题:催生独特韵味旅游项目 打造国际范儿精品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