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从维修工到发明家 为成都地铁每年省千万维修费

2018-05-05 08:00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2

成都地铁“周胡彬职工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发明家

周胡彬

今年是周胡彬在成都地铁工作的第8个年头,他坐在以他名字命名的“周胡彬职工创新工作室”里,戴着眼镜,拿着线路板,拆拆补补。

他已经鼓捣出了6个专利,不少技术已运用在成都地铁的一线运营中,每年可节约上千万维修费用。

“造”出成都地铁首个专利

从一名普通的票务设备维修工,到每年都在拿专利的发明家,周胡彬说,“要感谢成都和成都地铁给的广阔空间。”

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的80后小伙周胡彬,在铁路部门过了几年各地奔波生活后,2010年6月以票务设备维修工的职务进入成都地铁。当时成都地铁只有1条线,“但票务设备的故障率较高,一天差不多要处理30个故障。”他坐不住了,把坏掉的零部件带回家,想搞清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第一个专利,就是周胡彬在家里鼓捣出来的。“售票机里有一个小键盘,经常坏的话就会影响正常使用。”他对键盘进行了一些改造,拿到了单位。“当时领导们让我试一试,结果效果还挺好。”后来,他申请到了这项技术的专利,这也是成都地铁的第一个专利。

看到他还可以“造东西”,成都地铁干脆以他的名字成立了“周胡彬职工创新工作室”,买来3D打印机等设备,整合了一些技术员工,让他们在这个工作室里一起“造”。这些年,周胡彬工作室拿的专利越来越多。“每年都有一个,今年应该可以有10个。”

正在研发人脸识别支付

近日,记者走进周胡彬的工作室,里面陈列着这些年里的成就。

设备硬币找零不稳定,周胡彬对着电脑画了大半年的线路图,最终把3块电路板重新设计、合成一块,不仅降低了故障率,也把维修时间从30分钟缩短为5分钟;出闸设备经常故障,造成客流积压,周胡彬就带领团队攻关4个月,造出了首台移动BOM机……

他带记者走进了一个实验室,里面除了各种复杂的电路板,还多了一套VR设备和一个装了摄像头的闸机。“这是我们正在研发的人脸识别支付和VR在车站中的应用。”他告诉记者,他们开发的人脸识别软件已进行了初步验证,有望在今年6月进行样机技术验证。

成都商报记者 尹沁彤

原标题:从维修工到发明家 为成都地铁每年省千万维修费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