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已过去整整十年。十年来,四川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体系如何?昨日,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十年来,四川不断加强省内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除了政府机构外,包括企业、公益组织、社会团体等各类社会力量甚至社区居民都已经参与到防灾减灾工作当中。
这些社会力量如何参与防灾减灾?哪些举措可以给市民提供保障?
近日,成都商报记者探访了两个点位——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和成都市水井坊社区。在省防灾减灾教育馆,全国首个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统筹中心已经设立起来,截至目前,已经在11个市州和3个重点县域建立了在地协调站点。在水井坊社区,应急避难标示标牌已经全覆盖,社区签约大型超市,为灾难发生时的物资供应提供保障。
水井坊社区签约大型超市 灾难发生时优先供应社区居民
灾害发生时,社区是群众自救互救的第一关。成都市水井坊社区是全国防灾减灾综合示范社区,已经实现社区应急避难标示标牌全覆盖,每个季度都会在社区内举行一次防灾减灾的培训或演练,目的就是为了灾害发生时群众能够有序自救互救。
当灾害来临时,95%以上生还群众是靠社区的自救和互救。5·12汶川大地震以来,四川省内各市州纷纷开始创建全国防灾减灾综合示范社区。
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成都十年来一直秉承“社区(村)是城市的细胞,社区(村)安全则城市安全”的理念,通过综合减灾标准化建设,为社区群众提供一套综合减灾标志系统,打通群众自发有序疏散“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成都已经建成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村)623 个,覆盖面积2000余平方公里,惠及人口420余万人。同时,建成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49个、全国安全社区30个;绵阳市也将创建全国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作为防灾减灾的一项长期工作来抓,目前,绵阳已创建全国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26个。
在这些年全国综合防灾减灾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有很多优秀经验被社区群众开创。比如水井坊社区就和社区内的大型超市签订了供货协议,签订协议的超市承诺,灾难发生时会优先供应社区内的居民。
“2014年年底我们就和社区内的大型超市签订了供货协议,我们社区内签订协议的这家超市就在社区应急避难场所200米以内,万一灾难发生,物资供应会很及时。”水井坊社区主任史娟表示,目前这一经验已经推广到水井坊街道办其他社区。
在地协调站点
将有序引导各方力量救援
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是5·12灾后重建项目,2009年选址动工,2016年正式开馆,主要工作是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和避灾知识宣传教育。自2015年5月12日试运行以来,共接待观众18万人,其中散客3万人,团队15万人,打造5个专项主题活动,实施300余场次;探索开展科普工作业务,实施课堂科普500余场、覆盖青少年学生5.3万人。
另外,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还承担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日常协调、信息沟通和资源统筹等职责。2017年9月,省委编办批复同意,成立了四川省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统筹中心,在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增挂牌子,此举属全国首创。
省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统筹中心成立以来,就加速在全省21个市州建立社会力量参与紧急救援在地协调站。记者获悉,截至目前,已经在11个市州和3个重点县域建立了在地协调站点,力争年底前,在地协调站点遍布全省21个市州和10个以上重点县域,并以此为根基,推动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确保应对自然灾害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波次介入、第一现场有序。
“目前统筹中心已经和百余家公益性社会组织达成合作,包括企业、公益组织和志愿团队等组织,并且已经和多家当地社会组织合作,在11个市州和3个重点县域建立了在地协调站点,灾害发生时,这些在地协调站点就会成为我们统筹中心的现场指挥所,有序引导各方力量展开灾害救援。”省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统筹中心相关负责人称。成都商报实习记者 庄灵辉
目前已建成在地协调站点以及当地合作的社会组织名单:
成都市协调站 成都天虎防灾减灾公益服务中心
攀枝花市协调站 攀枝花市花城义工协会
泸州市协调站 泸州市红十字山地救援队
绵阳市协调站 四川原点公益慈善中心
广元市协调站 广元市蓝天救援队
南充市协调站 南充新影响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宜宾市协调站 宜宾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
达州市协调站 达州市巴山救援队
雅安市协调站 雅安市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
巴中市协调站 巴中市志愿者协会
汶茂理协调站 汶川县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凉山州协调站 凉山州艾特公益服务中心
原标题:四川加速建立减灾救灾在地协调站点 年底前遍布全省21个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