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模是四川名副其实的“童谣大王”。
胡兴模10多年前出版的《童真童趣新童谣》系列丛书。
“跷跷板,两头翘,一头低来一头高……”这首不少80后念过的童谣,出自资阳市乐至县文艺工作者胡兴模之手,这是他10多年前年过六旬时所作。他曾一天创作17首童谣,半年创作1000余首,是四川名副其实的“童谣大王”。
不仅如此,其实大多数80后、90后都是读着他的课文长大的。小学课文《陈毅吃墨水》《陈毅探母》等,均出自胡兴模之手。今年已经80岁高龄的胡兴模仍保持一颗童心。5月23日,他告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他现在身体很好,正继续整理少年陈毅的相关文史资料,也在进行童谣、戏剧创作。
5人受邀写童谣
他PK掉其他人独自出书
胡兴模家里的茶几上,至今仍整齐摆放着10多年前出版的《童真童趣新童谣》系列丛书,德育篇、智育篇、生活篇、动物篇、植物篇五册书籍收录了他的经典作品250首。
2000年左右,时任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杨初主编给胡兴模打来电话说,胡兴模的作品《少年陈毅》引起了编辑部关注,希望他能参与到出版社新童谣的写作工作。
“当时全国的儿童文学作品,多沿用的是20多年前的作品,数量少,文章质量差,传递的教育意义不够。”胡兴模介绍,在新时代背景下,新童谣的编写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编辑部从上海、北京等地请来四名作家,与胡兴模一起参与新童谣写作,要求创作的童谣具有教育意义大、简洁易理解、诵读易上口等特点。
“因为是新童谣,要求在‘新’字上,只有改变以往的写作方式才能写出好作品。”胡兴模介绍,他起初每天只有一两首作品,改了再改才能达到要求。为解决困局,胡兴模反复研究自己达到要求的作品,写作渐入佳境。他从一天创作两三首,到后期每天10首,最多的一天写作新童谣达17首之多。
“另外四人被我比了下来。”胡兴模告诉记者,半年下来,他的1000余首作品通过初选并出版。2003年9月,他的作品《童心童趣新童谣》系列丛书获得四川省第四届“巴蜀文艺奖”。
3次寻访陈毅足迹
80后读着他的课文长大
1978年,乐至县委、县政府准备恢复陈毅故居。时任乐至县文化馆群众文艺创作辅导的胡兴模,承担了收集整理陈毅文史资料的任务。
“沿着陈毅元帅在国内的奋斗足迹,我一共走了3次。采访到陈毅的亲属、朋友、邻居,包括革命时期的驻地百姓数百名。”胡兴模介绍,陈毅被困梅岭,写下著名诗篇《梅岭三章》,陈毅梅岭作诗的那块石头,他也特意坐了3遍。
通过收集到的资料,胡兴模编写完成《陈毅轶事》《少年陈毅》等许多作品,其中少儿故事《陈毅吃墨水》被收录到小学语文课本。
“当时采访中,陈毅的弟弟陈季让提到‘吃墨水’这件事,说是陈毅小时候看书入迷,把墨水当芝麻酱蘸着吃。”胡兴模介绍,他觉得这件事很有故事性和教育意义。回到家乡,他立即找了陈毅的表弟唐连升等亲戚进行核实。
据胡兴模介绍,唐连升当时与陈毅一同到乐至县城亲戚家玩耍,陈毅见到一本念想已久的书籍,跑到书房阅读,妈妈端来了饼和芝麻酱,陈毅一边拿着饼蘸芝麻酱吃,一边读书。因为读书入了迷,陈毅把墨汁当成芝麻酱蘸着吃进了嘴。亲戚发现陈毅满嘴墨汁,提醒时陈毅才发现自己吃了墨水。而当时笑话陈毅的,正是表弟唐连升。
得到见证人的亲口讲述,胡兴模才写作出脍炙人口的文章《陈毅吃墨水》。而那句“吃了墨没关系,我正觉得我肚子里的墨水太少呢!”的经典句子,也伴随了80后长大。
80岁仍保持童心
热衷创作儿童歌曲
5月23日,在成都居住的胡兴模告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他现在身体很好,还要继续创作。“现在主要创作歌曲,包括儿童歌曲。”
80岁的胡兴模,学会了使用微信,朋友、学生跟他联系时,他总会交待一句,让大家微信跟他联系。
2014年,胡兴模的童谣《亮眼睛》,描写孙儿帮奶奶穿针的事情,获得了四川省优秀童谣一等奖。2016年,胡兴模发表《奶奶买电脑》,是反映农村留守老人、儿童生活的现实题材作品,获四川省优秀童谣三等奖。
近两年,他还创作了《兔子赛跑又输了》《植树》等童谣,“我还要继续创作反映当下儿童生活的童谣。”胡兴模说,除了整理陈毅相关文史资料,创作是他最大的乐趣。
针对近几年反腐题材,他也写了《手莫伸》等廉政戏剧,“我最近也写了很多歌曲。”胡兴模挑了一首自己满意的少儿歌曲《笑》,背起了歌词:“今天上学校,弟弟一路笑。要问笑什么?这事我知道:缺点改正了,同学齐夸耀。一条红领巾,在他胸前飘。”
原标题:四川“童谣大王” 耄耋之年 笔耕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