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今年第一季度校院企地创新活力榜发布

2018-05-29 06:35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段琪琳   责任编辑: 马兰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28日,市科技局发布我市今年第一季度校院企地创新活力榜(以下简称“创新活力榜”)。2018年第一季度在蓉高校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为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

校院企地创新活力榜的背后是我市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建设创新驱动先导城市的生动实践。出台专项措施,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聘请产业功能区首席科学家,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瞄准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成都正在向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水区”前行,全面提升城市创新力、创业力、创造力。

QQ截图20180529064837

电子科大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榜首

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记者了解到,2018年第一季度在蓉高校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为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其中,电子科技大学发明专利授权量为242件。

此外,2018年第一季度科研院所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其中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为41件。

在蓉高校、科研院所发明专利授权量攀升的背后,是我市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发创新活力的生动实践。

近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九条激励政策(试行)》(以下简称《政策》)发布,出台九条专项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政策》允许成果完成人与医院事先协议约定职务科技成果的权属或股权比例。成果完成人可在申请专利或专利技术成果作价投资前与医院以协议的方式事先约定科技成果的权属或股权比例,并允许成果完成人以个人名义占有股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相关负责人分析,《政策》通过确权,真正激励职务发明人全程、深度参与科技成果转化。

此外,《政策》还提出,医院每年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主要支持具有转化前景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对科技成果转化业绩突出的项目团队给予倾斜。

推动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以四川大学为核心,环川大知识经济圈四川大学科研综合楼项目入驻、创新创业大厦建设、展业大厦改造等多个重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以西南交通大学为核心,“环交大菁蓉创业谷”已入驻各类知名孵化器及企业,举办多场创新创业活动。

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

融入产业生态圈“大循环”

科研院所、高校、“国字号”重点实验室星罗棋布: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56所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3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近300家……这些数字的叠加,构成了一幅成都创新地图。

作为西部科教大市,创新力量富集的成都,如何从更深层次激活创新“家底”,推动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对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而言,意义尤重。

打开榜单发现,2018年第一季度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为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成都理想境界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四川行之智汇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成都九十度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成都九华圆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此外,截至2018年3月,区(市)县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前十为高新区、武侯区、金牛区、双流区、新都区、成华区、青羊区、龙泉驿区、温江区、锦江区。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为推动更多专利从“创新力”嬗变为“生产力”,去年7月,成都在产业发展大会上作出“统筹布局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决策部署。今年1月,《成都市深入推进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与校院企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方案》出台,持续深化地方与校院企之间的合作模式。

此前,校院企地合作大多是“高校供项目、企业做承接、政府给优惠”的单线条合作,企业与高校建立的是围绕技术成果交易的简单买卖关系。推进深度融合,就是要把这种单线合作向网络化、交互式合作转变,把来自高校、院所、企业和园区等不同领域的力量,按照市场规则融合成一个发展主体,让校院企地成为城市创新合伙人。

为进一步加深与校院企的深度融合发展,2018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现场,成都市决定聘请产业功能区的首批“首席科学家”。他们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张兴栋,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朱旻昊,四川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锦功等7位科技人才,将服务于成都6个产业功能区。

眼下,成都的校院企地合作迎来了一种全新的伙伴关系——涉及产业园区发展规划、运营管理、招商引资等更深层次合作,初步构建形成校院企地创新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

本报记者 缪琴 宋妍妍

原标题:成都双创活力 用数据说话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